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新闻 > 正文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作者: 来源: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发布时间:2019/12/10 14:22:57 字体大小:

近日,作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船队平台之一的“东方红3”号新型海洋综合调查船,完成了西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综合科考任务。在本航次任务中,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以下简称“功能实验室”)科考团队在黑潮延伸体顺利布放我国自主研发的中纬度大型浮标观测系统,并成功完成深海潜标系统的实时化升级工作,标志着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在“两洋一海”(西太平洋、印度洋、南海)核心海区的定点观测实现实时化,也标志着“透明海洋”观测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深海大浮标和潜标为主体的“两洋一海”观测系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区域海洋定点观测网,由南海、西北太平洋、热带西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印度洋—太平洋交换通道子系统组成,是“透明海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透明海洋”是由中国海洋科学家发起并主导的科学计划,该计划面向全球海洋,围绕国家海洋战略以及助力构建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进行规划、实施,通过突破一批海洋观测、探测与预测方面的核心关键技术,实现海洋状态透明、过程透明、变化透明。

按照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透明海洋”计划实施方案,在“两洋一海”关键海域布放并回收了500余套深海浮、潜标观测系统。截至目前,仍有超过100套深海定点观测系统正在稳定运行。深海实时潜标系列关键技术的成功研发,突破了海洋潜标观测高频采样、数据实时传输的瓶颈。同时,面向全球海洋热带及中高纬度系列海气大浮标的成功研发,使我国在全球海洋定点观测的能力跨越到世界前沿。

西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海区是全球海洋和大气动力过程最活跃的区域,也是影响整个太平洋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域。功能实验室研发人员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年努力,实现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自主研发的大型浮标成功布放在海况恶劣的黑潮延伸体主轴及北侧区域,目前经历多次台风之后仍稳定运行,实时地回传中纬度海气界面关键数据,为科学家研究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撑。

经过5年多的努力,功能实验室科研人员构建了完善的热带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目前拥有20套深海潜标和3套大型浮标,共计1000余件观测设备,现已成功获取最深观测深度达5800米、连续5—6年的温度、盐度和海流等数据,不断刷新我国观测网获取深海数据的最长时间纪录。融合感应耦合和声学通信技术首次实现了深海6000米全水深数据的实时传输,实现了深海大容量数据基于我国北斗卫星的实时传输,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

南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海域,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从2009年起,逐渐在南海构建了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区域海洋观测系统——南海潜标观测网,形成了南海海洋环境长期观测能力。“东方红3”号新型海洋综合调查船在南海调查航次中,已成功完成8套实时潜标观测系统的升级工作。

在印度洋关键海域,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白龙”浮标,实现深水大洋水下感应耦合传输和特种尼龙绳国产化,优化系统集成,发展新一代高国产化率的深海气候观测浮标系统,在深于4000米海域实现海面气象、海气通量和水下700米以内的温度、盐度、海流剖面测量数据从现场到全球电信系统的实时、无缝传输,有力支持了我国和国际社会的海洋观测、研究与服务。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肯尼亚等国家合作,在印度洋布放了系列“白龙”浮标,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位于南纬8度、东经100度的“白龙”浮标站位,被世界气象组织WMO赋予编号53041,实时数据上传全球电信网络GTS,这是我国目前唯一实现实时数据上传至GTS并进行全球共享的深海浮标,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观测和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代表。

数据来源: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10日 08 版)

信源地址:/html/shownews.aspx          
分享1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