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新闻 > 正文

“学术水牛”再现,阻断注水靠什么

 作者:许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6/2 17:24:35 字体大小:

学术圈“水论文”现象再次引发关注。

近日,南京邮电大学教授桂冠因被网友扒出“3年半发表300多篇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论文”而被认为存在“灌水”嫌疑,网友称之为学术圈“水牛”。

事情真相究竟如何?截至发稿时,《中国科学报》未得到学校的官方回应。而在其他媒体的报道中,桂冠表示南邮校方已关注此事,他已将所有材料提交给校方,南邮宣传部将通过官方途径对此加以回应。

对于此次事件暴露出的论文“注水”问题,有人认为,这是“评价机制的问题,(因为)几乎一切评价标准都和论文挂钩,这时出现善于钻营者,在规则内做事,4天一篇也正常”;也有网友调侃:“生化环材通,一水更比一水浪” ……

“注水”针头插在哪

翻看上述事件相关报道,会发现评论区的声音不一。有人认为,注水也要“见功夫”。

首先是领域。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喻海良告诉《中国科学报》,近年来出现的新兴领域是注水论文下针的最佳之地。

“热门领域和新兴领域很容易发出论文来,而且有些人将一个原本可以合起来写的大成果,特意拆分成若干个,一点一点发出来,以此增加论文数量。”

喻海良还给出了一些水论文的特点——简单重复、快速发表、技术含量不高。

“水论文是存在一些共性的,往往不需要复杂的流程,只需简单或重复的实验,快速得到结果,并发到审核周期相对短的期刊,量产就能够实现。”喻海良指出,这样的论文缺乏科学价值和科学精神,技术含量相对不高。

此外,南方某大学教授王声(化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拥有一个大组也是量产的途径之一。

一般能做到年产百篇论文的,这位学者至少领导着一个人数不少于50人的实验团队。他就曾遇到这样的案例,“组内师生发表的论文,都会挂上该教授的名字,但可能这篇文章他根本没看过。”

“注水”代价高不高

对于论文注水现象在学术圈的普遍程度,有网友评论道,“谁敢说自己一篇水论文都没写过?”

“对于何为好论文,从选题、研究、写作等方面,我们都有一些比较明确的标准。而对于何为注水论文,确实没有明确的标准、规定或者惩处措施。”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说。

正因如此,很多论文注水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北京某高校学生刘新(化名)表示,“哪个老师论文高产、水分多,学生和他的同事心中多少都有数,但只要不被扒出来,并不影响他评职称、拿奖励,也不会影响有些急功近利的学生投入其门下。”

而如果算一算论文注水的经济账,其代价又不小。

以IEEE旗下开源期刊IEEE Access为例,发表一篇文章的版面费高达1750美元,约合人民币12491元。如果在其上发表上百篇,仅版面费就要花费上百万元。再加上发论文所需的实验设备、人力资源,发表一篇论文的成本着实不小。

而“之所以存在水论文,关键还是有利可图。尽管当前提倡破除‘唯论文’现象,但仍有学校为了自身发展会看中论文数量,并给予奖励。而有些急功近利的学者就很可能因此走上注水的道路。”喻海良说。

别敦荣举例道,当论文数量与奖金、津贴挂钩,必然会有人追求数量。“更有甚者,学校奖励发论文的报酬远高于版面费等。有的教师觉得很‘划算’,就会把发论文当作买卖,很难再静下心来‘十年磨一剑’,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学术泡沫。”

“注水”道路如何断

在《中国科学报》采访过程中,专家学者们纷纷表示:“论文注水现象是学术界亟须解决的一大潜在问题。”

对于如何破除,喻海良指出,“首先,要在评价机制上严格落实破除‘唯论文’现象的相关举措。”如果学校不认可注水论文、不以数量多少给予奖励,那么自然也就不会有人付出巨大的成本炮制注水论文。

2018年出台的《关于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代表作制度,“将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建立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同时严格代表作审核制度,保障代表作评价的公信力”。

此后,相关部门连出重拳,扭转科研评价中“数论文”的不良风气,并在各种奖项和荣誉评比中强力推行代表作制度。

对此,喻海良指出,在代表作制度中,应注意何为“代表作”。“要以其内容的重要性、解决了何等问题为评价导向,切不可又以期刊和影响因子论,回到老路。”

别敦荣告诉《中国科学报》,虽然已有不少政策出台,但现在很多高校依然是“说得多做得少”。并且,由于高校间存在差异,一些一般的大学还是很看中数量这一指标。“高校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制定好自己的规范,引导好自己的教师,不给注水论文留下生长的土壤。”他说。

此外,别敦荣强调,“注水论文是学术界的通病,不只存在于中国。有需求、有导向,就有市场。如果不遏制这一现象,导师论文注水,学生又加以效仿,整个学校乃至学界的风气就会受影响。”

除落实机制外,还要拆解注水论文发表平台。

喻海良建议,“一方面高校要及时更新期刊黑名单,对于多次出现注水论文的期刊要及时‘拉黑’;另一方面,在各领域组建、完善专业学会,发挥其监督作用,通过圈定一批高质量的期刊目录,遏制领域内注水论文的发表,以此培养良好的学术风气。”

信源地址:/html/shownews.aspx          
分享1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