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新闻 > 正文

中国空间事业发展的“六个成功密码”

 作者:李大明 赵小津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3/2/20 13:10:43 字体大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空间技术领域是高技术集中的领域,空间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1958年5月17日,党中央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从那时起,党领导人民踏上逐梦太空的漫漫征途,为发展空间技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1968年2月20日,经党中央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揭开了中国人民逐梦太空的崭新一页。

为了实现航天梦、强国梦,一代代五院人以党旗所指为奋斗所向,在上级机关和航天科技集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接续奋斗,创造了以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北斗导航为代表的辉煌成就,积淀下以“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为代表的航天精神,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重要战略支撑和强大精神力量。

从历史走来,由奋斗托举,中国空间事业在党的领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经验启示,可以归结为“六个成功密码”。

1.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道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空间事业在创建之初,面临着国外的技术封锁和一穷二白的发展条件。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航天队伍从一开始就树雄心、立壮志,既虚心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信心,不照搬照抄、不搞“拿来主义”,而是紧密立足国情和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不信邪、不怕压,系统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既保持着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的节奏,又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空间事业一路走来,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在艰辛探索中起步,在封锁打压中发展,在后发追赶中壮大,在创新超越中突破,走出了一条投入较少、发展较快、成果较多、可持续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队伍勇往直前、事业跨越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为中国式现代化标注了空间注脚。如今,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康庄大道上,航天队伍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高度的道路自信推动我国航天科技向着高水平自立自强迈出坚定步伐。

2.始终坚持系统观念,与时俱进提升宇航系统工程和总体能力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国空间事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长期的创造性探索中形成了一套具有航天特色的系统工程技术和管理理念、体系和方法——航天器系统工程理论,并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钱学森的倡导和带领下,航天队伍构建了最基本的适应航天器研制需求的组织体系,成立了“总体设计部”,明确了航天器基本研制程序,逐步形成了航天器系统工程理念和基础架构,支撑我国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取得了空间技术重大突破。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新时代以来,航天队伍致力于持续优化航天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发展总体、分系统、单机的组织架构,完善型号“两条指挥线”,健全航天器系统工程技术和管理体系,开创从单项目到多项目再到项目群的管理跨越,推动航天器研制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实现从“几年一星”到“一年几星”,再到“一年几十星”的能力跨越,推动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创新发展。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航天队伍坚持系统观念,持续加强对空间事业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正在以更加自觉的理论自信守正创新、开拓进取。

3.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完善制度体系夯实保证成功基础

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航天器型号研制极其复杂,必须依靠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作为成功保证。航天队伍落实上级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在实践中强化风险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提炼出“产品零缺陷、发射零疑点、在轨零故障”的质量理念,建立起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质量归零“双五条”标准、应急突发事件快速处理等管理机制,严格实行发射场“四查双想”,认真做到“做事有依据、做事按依据、做事留记录”,建立、健全了本地化、有特色的科研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制度规范体系,为型号连续成功、组织持续壮大、事业保持发展提供重要保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还创新性采用院长令形式,以行政手段强化制度的推行实施,巩固提升航天器型号产品保证等核心能力。

近年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航天强国建设引领者、空间事业发展领导者”为战略定位,以产品化为核心、数字化为支撑、国产化为原则,实施规模化生产,将技术经济一体化思想和方法贯穿于整个工作体系,系统推进“五化融合”,同时强化精益质量管理,实施班组强基工程,深化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治理效能,推动管理体系与管理能力跃上新台阶。在新的起点上,航天队伍正以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行稳致远、逐梦太空。

4.始终坚持技术立院,核心在手打造可持续发展原动力

关键核心技术是绝对竞争优势。我国空间技术起步较晚,又没有完整的实物或资料可资借鉴,只能自行设计、独立研制。航天队伍发扬技术民主,坚持技术立院、技术立所(厂),深化研发创新,尽可能采用新技术,努力提高赶超的起点,不仅较快地取得了“向宇宙进军”的重大创新突破,而且在许多方面越过了发达国家传统的技术发展阶段,让我国在空间高技术领域不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走在前列。

空间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然而,浩瀚的宇宙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进入新时代,航天队伍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动仗,努力开辟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鹊桥号支撑月背同地球中继通信,均创下“人类首次”;天问一号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天舟五号仅用2小时与空间站完成交会对接,刷新世界纪录;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遨游苍穹;以卫星通信、遥感、导航为主体,我国天地一体化的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已经形成,其中北斗系统规模应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空间技术核心在手,空间事业主动在握,航天队伍正以更大的决心攻坚克难,奋力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5.始终坚持人才强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筑牢发展基石

创新驱动发展,人才是根本。通过坚持人才强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筑牢发展根基,中国空间事业涌现出一大批科学大家、领军人才、技术管理骨干、能工巧匠和创新团队,锻造了一支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对质量有敬畏、对组织有感情、对发展有想法的人才队伍,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同时,一大批青年因为相信所以热爱,源源不断加入航天队伍,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放飞青春梦想、发出夺目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中国航天尤其是空间事业的人才培养成就,强调“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并多次为航天青年点赞。2013年5月4日,他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主题团日活动,感慨中国航天“朝气蓬勃、后继有人”。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他强调,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这样的青年英杰数不胜数!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向孙家栋授予“共和国勋章”,向叶培建颁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奖章。他还先后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和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肯定卓著贡献,提出殷切期望。牢记嘱托、担当实干,航天队伍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勇创新突破,携手走向未来。

6.始终坚持文化自信,弘扬航天精神鼓舞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是战胜前进路上各种风险与挑战的力量源泉。一代代航天人、五院人在逐梦太空的接续奋斗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无畏的担当和不懈的奋斗,让五星红旗闪耀深空、中华儿女“定居”苍穹。“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也由此得到凝练,经党中央明确提出并大力倡导,对全民族、全社会产生了持久的感召力,被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中华民族增添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航天精神为引领,航天队伍恪守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的核心价值观,发扬自信自强、无私无畏、敢想敢为、尽善尽美的企业精神,以“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为光荣使命,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正在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到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擘画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美好图景,强调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路上,航天人将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珍视并用好“六个成功密码”,努力完成好以国家重大工程为代表的宇航任务,实现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跨越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李大明、赵小津,分别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

信源地址:/html/shownews.aspx          
分享1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