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陈烽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高频增强超快压缩成像(H-CAP)方法,解决了传统超快压缩成像引起的高频信息模糊的问题
其它期刊 2025/4/21 9:18:43 评论
(0)
|
甾体激素药物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全球获准上市的甾体药物超过400种,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美元。据WTO统计
|
|
一种新型设备让5名受试者看到了一种人类从未见过的强烈的蓝绿色。未来,该设备有望帮助色盲症患者获得正常视觉
|
|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邓阳凡带领该所地球物理成像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
|
|
水滴穿过管道落下时产生的电能足以点亮12盏LED灯。这种方法或许有一天可用于屋顶系统,从雨水中获取大量清洁能源。
|
|
近日,暨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工学院)研究员丁伟/汪滢莹团队与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七研究所研究员赵小明/罗巍/李茂春团队展开深度合作
|
|
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分子工程策略,首次实现了共轭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本征免疫兼容
|
|
清华大学教师谭全银与合作者研究发现,2022年全球仅9.5%的塑料材料生产自回收材料
|
|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院士团队在自噬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揭示了自噬关键蛋白ATG-9通过调控磷脂翻转酶活性
|
|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时刻?刚刚写了一半的论文,还没来得及保存,电脑突然自动关机了。等重新打开时
|
|
在最新研究中,来自欧洲、亚洲和北美10多个实验室的科学家借助干细胞技术,从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周围获得了外周神经干细胞。
|
|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利用生物来制成各种材料的行业逐渐兴起,开始进入商业市场。如果细菌能在材料中存活更长时间
|
|
水性电池是一种以水溶液为电解液的电池。与传统非水性锂离子电池相比,水性电池使用基于水的电解质
|
|
这种激光器的基础是20世纪90年代开创的量子级联技术。量子级联激光器通过将不同的纳米结构半导体材料层叠在一起
|
|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强团队同合作者,通过系统整合蛇绿岩年代学、变质-岩浆作用序列、沉积记录等多学科证据
|
|
该研究报道了一种基于小分子协同催化 (cooperative catalysis) 的N-亚硝化 (N-nitrosation) 策略、利用温和脱氨方法
|
|
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DIPG) 是一种高度致命的儿童脑瘤,因其极高的病死
|
|
日本科学家借助一种模仿体内循环系统的生物反应器,成功培养出超过10克的鸡肉。相关成果4月16日发表于《生物技术趋势》期刊。
|
|
日本和美国科学家在两项独立临床试验中,分别利用基于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和人类胚胎干细胞产生的细胞研究发现,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具有安全性
|
|
美国工程师开发出一种创新性的建筑材料,其核心构成是借助真菌和细菌细胞的根状菌丝体。研究表明这种由活细胞在低温下制造的材料能够自我修复
|
|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花磊和李海洋团队研发了基于双热电冷阱切换技术的在线脱水装置
|
|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何腾与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饶立合作,在团队金属有机化合物储氢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蔡卫斌团队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教授陈慧团队合作,创新性提出“代谢-协调结构”是糖尿病心肌病的重要发病机制
|
|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广州医科大学教授卢文菊团队牵头,联合东软医疗影像技术团队
|
|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赵海涛主任医师、杨晓波副主任医师团队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证实
|
|
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刘珍珍团队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学者,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多模态凝胶呼吸传感器
|
|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潘超云团队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刘军秀、副研究员李洁团队合作
|
|
近年来,轴子(Axion)这一假想粒子在粒子物理和宇宙学中受到广泛关注。它最初由诺贝尔奖获得者Frank Wilczek和Steven Weinberg于1978年提出
|
|
“肉体被消耗并成为水,腹部充满水,脚和腿肿胀,肩、胸和大腿的肌肉逐渐消融……这种疾病是致命的。”
|
|
该研究基于吡拉西坦晶体改性剂对宽带隙钙钛矿晶体质量和均匀性的改善,在小面积和大面积下分别实现了28.71%和28.20%光电转换效率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
|
|
东华大学教授武培怡、副研究员侯磊团队提出的水介导相分离演化策略,通过将不同水合状态下
|
|
4月1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团队在云南
|
|
计算机断层扫描(CT)产生的辐射可能导致罹患肺癌、乳腺癌和其他癌症,婴儿风险增加10倍。据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最新研究
|
|
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锐团队首次提出名为MIRROR的全新内源性ADAR招募gRNA设计理念,显著提高了RNA编辑效率
|
|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实验室(OMG)研究员赵明辉团队联合浙江海洋大学研究团队
|
|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余焓、卞振锋团队及合作者首创“双效光催化体系”,攻克了贵金属回收领域长期存在的能耗高、污染重、流程复杂三大技术瓶颈
|
|
然而,水产养殖药浴废水中残留的高浓度抗生素对传统生物脱氮工艺提出了挑战。团队以低能耗
|
|
近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副教授姜又华团队,在可修复柔性智能纤毛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恢复生态学任务团队选取澳大利亚西南部干热气候区的Jurien Bay
|
|
近日,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冯小琦团队首次证实了N4-甲基胞嘧啶(4mC)在真核生物中的存在,揭示了在地钱精子成熟过程中基因组范围内编码区的大规模4mC修饰
|
|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强团队同合作者,通过系统整合蛇绿岩年代学、变质-岩浆作用序列、沉积记录等多学科证据,重建了班公湖-怒江新特提斯洋
|
|
美国科学家通过一项荟萃分析发现,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可能与50岁以上成年人的认知衰退和认知受损的发生率降低有关。
|
|
近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研人员在伽马暴兆电子伏特(MeV)谱线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
|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赵鹏善课题组在沙蓬适应沙漠环境的机制研究
|
|
物理学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通过绘制黑洞的详细结构图,重新定义了黑洞的概念,新的见解可能会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物理中的黑洞微观结构。
|
|
《自然-人类行为》4月14日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可能与50岁以上成年人认知衰退和认知受损的发生率降低有关
|
|
圆偏振发光(CPL)材料,因其在三维显示、数据存储、加密技术和手性传感器等领域展现出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备受关注。
|
|
月14日,一项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表明,早在1万多年前,财富不平等就开始影响
|
|
一项新研究显示,恐龙群体可能并没有在小行星撞击将它们全部消灭之前就衰落,相反,可能是那个时期的化石数量有限才让人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
|
类与黑猩猩等猿类究竟有何不同?是什么基因密码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人类?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4月9日,有科学家达成了一项遗传学“里程碑”
|
|
碳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碳材料在自然界中有多种形式,其具体外在表现形式取决于每个碳原子周围与之成键的原子数目。当每个碳原子和周围四个原子成键时,
|
|
近日,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赵平团队联合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教授Peter Andrekson团队,在光放大器制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
在过往的认知里,孕妇拥有较宽的骨盆是“幸运”的事,这会有利于婴儿的顺利分娩。但最新的科学研究结果可能会令人大吃一惊——除了使分娩更为容易外
|
|
德国卡尔斯鲁厄氚中微子(KATRIN)实验,为中微子这一“幽灵粒子”“称重”,并为其重新设定了质量上限——0.45电子伏特(eV),不到电子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朋课题组和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文雯团队合作开发了创新的增强现实(AR)训练方法,能够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实施视觉通路选择性的干预
|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研究团队近期揭示了转录因子LIN-15B在调控线虫自噬活性和溶酶体功能中的关键作用。
|
|
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主导的国际科研团队借助一种名为SMART-EM(单分子原子分辨率时间分辨电子显微镜)的技术,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拍摄了催化反应过程。
|
|
4月13日,记者从福建农林大学获悉,该校材料工程学院绿色光电器件与储能电池团队青年教师林智超与西安交通大学梁超、河南大学李萌等团队合作
|
|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发论文称,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科学家研制出一款新型放大器,能使数据传输速度超现有光纤10倍。
|
|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一个由123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成功对6种猿类——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婆罗洲猩猩、苏门答腊猩猩和合趾猿的完整基因组进行了测序。
|
|
通过分析皮肤释放和吸收的气体,该设备提供了一种评估皮肤健康状况的全新方法,包括监测伤口、检测皮肤感染、追踪皮肤水分含量、量化有害化学物质暴露剂量等。
|
|
在一项开创性研究中,日本东京理科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真实的准晶体中发现了反铁磁性。
|
|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李鹏/孔祥谦团队研究揭示了DNA甲基转移酶1(DNMT1)通过表观遗传与蛋白质互作双重机制维持T细胞身份的关键作用
|
|
因为成本低、安全性高、储电能力强等特点,水系锌溴液流电池在电网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却一直存在电池寿命短
|
|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研究员王爱琴,研究员刘晓艳,副研究员杨冰等,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高嶷团队合作
|
 |
论文搜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