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新闻 > 正文

复旦团队为太阳“天气预报”提供第一手数据

 作者:姜澎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24/9/25 9:52:40 字体大小:

昨天上午10时31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8颗卫星发射升空,其中一颗是由复旦大学和上海航天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首颗卫星——“复旦一号(澜湄未来星)”。该卫星采用上海航天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并经过在轨验证的SASTX-50微纳卫星平台,将运行在500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完成在外空中观测、分析太阳紫外线光谱,提前预测空间天气对地球空间的影响,在太空中通过极端外部条件检测电子器件的“抗压”能力等一系列实验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复旦一号(澜湄未来星)”是复旦大学牵头的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六国青年携手共同开展科创活动的一次探索。该卫星搭载的主载荷为“核科一号”对日探测光谱仪,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马余刚指导,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杨洋团队负责设计研发。

“光谱仪的‘目光’将‘锁定’太阳,观测和扫描太阳表面的紫外光谱,希望获取280nm波段太阳耀斑的精细光谱,这也是我国首次对该波段开展优于0.1nm精度的光谱观测。”杨洋告诉记者,通过获取太阳耀斑不同位置的精细光谱,并验证和发展理论模型,是模拟和预测太阳爆发活动的必由之路。“复旦一号(澜湄未来星)也为我国在太阳物理研究领域向深紫外观测领域的推进奠定基础。”

据介绍,人类的空间活动正日渐增加,太阳辐射喷发的高能粒子对太空环境影响很大,甚至影响地球气候、人类活动。耀斑是影响空间天气最重要的太阳活动之一,只有对耀斑环辐射机制有深刻理解,才可能通过建模预测太阳活动。对太阳耀斑的高精度紫外光谱观测,是理解太阳活动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目前,国内对耀斑进行优于0.1nm的280nm波段光谱线型观测尚属空白。

我国已发射的羲和号卫星、夸父一号卫星,采用分波段“拍照”的方式,已经对太阳开展了深入的观测。此次“核科一号”载荷将开展280nm波段优于0.1nm精度的光谱线型观测,并通过对太阳表面的紫外波段逐点探测,分析紫外光谱,从而揭示日冕活动的底层动力学机制,其数据和研究成果将向全球公开,为建模预测太阳的“天气”提供第一手数据。

事实上,深空探测正是目前国际上竞争激烈的尖端研究领域,其中,对于太阳的深空探测研究往往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可见光多波段成像为主的观测;第二阶段是一方面拓展其他波段的成像观测,一方面逐渐提高光谱分辨率,获得线型信息从而得到更为丰富的物理信息;第三阶段是开展短波光子,如EUV,X射线的极高精度光谱的线型信息的探测,从而得以充分研究最为热点的日冕物理。

“我国目前处于第二阶段,此次研制紫外光谱仪,也是因为我们希望尽早往深处走,未来能够成为恒星数据的供应者。”杨洋说,未来条件成熟时,也希望拓展其他恒星的研究。

“核科一号”对日探测光谱仪载荷上,还附载了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研发的基于新材料的下一代二维芯片,通过太空极端环境检测芯片的功效。

卫星搭载的另一个载荷是大气观测载荷,主要用于对空中和地面的多种水资源监测,可服务我国黄河、长江、珠江等水系及“一带一路”区域的水资源管理。

信源地址:/html/shownews.aspx          
分享1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