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新华字典》亟需一次字斟句酌式修订

 2025/7/3 10:07:00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徐林生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徐林生

近日,有读者查《新华字典》发现,有“孩子小,成了累赘”的表述,认为不该传递这样的价值观念。记者注意到,网友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该说法没有问题,并未表达“小孩子是累赘”的态度,有读者曲解了意思。同时,也有人认为,该说法不妥,可能会伤害小孩子的自尊心,不该传递这种价值观念。(7月1日 《现代快报》)

出版方商务印书馆工作人员回应称,这句话只是表达一个社会现象,不代表该书的观点,也不具任何倾向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人员称,关于《新华字典》组词争议的问题,几年前就有讨论过,“《新华字典》本身就是工具书,肯定要收负面词。收了负面词,必然会有搭配频率的问题。”

《新华字典》是我国最为普及且影响最大的工具书,也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辞书”,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自1953年11月出版以来历经十余次修订,目前发行的是第12版,于2020年8月修订出版。

近年来,《新华字典》进入“多事之秋”,不时被读者投诉。如有指书中“玩弄女性”表述,涉嫌歧视妇女;有认为没有收录“倭寇”一词,“动机不纯”;2023年12月,还有网友以涉嫌多处违规为由,将《新华字典》告上法庭。这次因为“孩子小,成了累赘”例句,又一次引发热议。

对读者的不同看法,出版方和编辑方认为,书中释义不代表该书观点,也不具倾向性,符合辞书收录标准。这种说法,看似不无道理,实则混淆了字词收录标准与例句选择规范性的区别,值得商榷。

从字词常用性和传承性看,《新华字典》收录“玩弄”“累赘”等无可非议。问题是,关于字词释义,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名著中有很多例句可供选择。这种情况下,至今仍用历史痕迹明显的表述作例句,难免让读者产生“违和感”。像把“累赘”解释为“多余的负担、麻烦”,在缺乏前言后语情形下,小学生看到“孩子小,成了累赘”的例句,该如何理解?又作何感想?

由此可见,《新华字典》的释义表述虽不代表出版方观点,但这种例句选择本身就具倾向性,不应小视。不仅涉及字词理解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还事关社会价值导向。一部经得起推敲的辞书,理应兼顾大多数读者是中小学生的实际,在记录语言现实与教育引导功能之间取得平衡,尽量避免举例不当引发争议。

公开资料显示,《新华字典》最近几次修订,主要是增加一些单字释义及词语,如延展“秀”“门”“晒”等字义,增加“网民”“点赞”“光盘”“拼车”“二维码”等新词。这种做“加法”修订,见证社会变迁,值得肯定。遗憾的是,一些与当代社会观念、法治理念已不协调的例句,未被修改更换。这也是引发争议的重要因素。

对此,《新华字典》的出版和编辑机构需重视,积极回应公众关切,与时俱进,对占比最多的释义例句来一次字斟句酌式修订,不放过丝毫差错。特别是要替换掉那些已显陈旧、不合时宜的例句,使之经得起文化、法治和历史推敲,让这位“无声的老师”得以不辱使命,堪当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宣传者、引领者和促进者。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