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胖东来900个岗位“河南限定” 非河南籍求职者的公平何在

 2025/8/20 9:10:13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徐彤彤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徐彤彤 (南京传媒学院)

近日,胖东来发布新乡“三胖”新店招聘900人公告,“仅限河南籍”的地域要求,让这场本应普惠的就业机会,变成了一道关于“公平”的考题。对河南本地求职者而言,这是家门口的优质岗位;对非河南籍劳动者来说,却是一道无法跨越的就业门槛。站在普通劳动者的立场,这场招聘背后的机会失衡,值得严肃剖析。

从就业公平的基本准则来看,“河南限定”虽以“保障员工家庭与工作平衡”为解释,却实质缩小了就业竞争的范围。当前全国就业市场波动,不少非河南籍劳动者带着技能与期待涌入当地,渴望通过胖东来这样福利优厚的企业稳定生活,而“河南籍”的硬性要求,直接剥夺了他们平等竞争的权利。

即便在河南本地,招聘中“30周岁以下”“部分岗位要求本科”的附加条件,也将中年劳动者、低学历群体等就业弱势群体挡在门外。2024年,河南省普通、职业本专科毕业生87.04万人,本地优质岗位本就稀缺,“地域筛选”看似为本地人争取了机会,实则是对“就业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弱化——对普通百姓而言,岗位的价值应取决于能力与意愿,而非户籍所在地。

再看招聘中备受赞誉的“特殊群体帮扶”,其实际效果与普惠性仍有差距。200个定向新疆、西藏高原退伍边防军人的岗位,20个面向刑释人员的岗位,虽体现了对特定群体的关注,但“选择性帮扶”的特征明显。

从规模上看,20个刑释人员岗位仅占招聘总数的2.2%,且附加“35周岁以下、刑期十年以下”的限制,这样的岗位体量对破解整体再就业困境作用有限。从岗位分配来看,此类岗位多集中于物流、仓储等非核心环节,折射出企业对特殊群体的风险规避心态,尚未真正实现平等雇佣。此外,仅定向招录特定地区退伍军人,也忽略了其他地区退伍军人的就业需求,让帮扶的社会价值打了折扣。

老百姓对企业的期待,从来不是“完美符号”,而是“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的实在行动。胖东来的900个岗位,是就业机会,更应是公平的试金石:既不该以“地域”划界,也不该以“标签”择人;既该让福利落地为权益,也该让帮扶真正覆盖需要的人。毕竟,企业的生命力源于劳动者的认可与消费者的信任,唯有守住公平与尊重的底线,才能真正站在群众立场上,赢得长久的口碑。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徐彤彤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