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整活”要有分寸“恶炒”必须杜绝

 2025/11/23 9:31:08 《科学时评》 作者:中国妇女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优质视频的创作,需要以价值与感情筑牢内容基石,而恶意炒作的“流量狂欢”,则必须被逐出健康传播的生态圈。

近日,因一段相亲角体验内容遭恶意剪辑、断章取义,一知名视频创作团队陷入舆论旋涡。此类现象近年来屡见不鲜,折射出当前网络内容创作生态中的两个突出问题:创意表达的边界应如何把握,恶意炒作的痼疾该如何根治。

创意一旦突破底线,便容易滑向恶俗。优质创作固然需要创新,但绝不能为博眼球而拉低价值底线。例如,一些博主打着“卧底”相亲角、追求戏剧效果的旗号,实则刻意制造反差、挑动群体对立,这已背离社会观察的初衷,沦为恶意炒作的流量工具。真正的创新,应植根于真实与善意,致力于提供建设性视角或可行方案,才能为培育积极网络文化、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注入正能量。

部分营销号对原创内容断章取义,通过恶意剪辑、制造冲突、煽动对立等手法设下“流量陷阱”,把公共议题扭曲为一场场“流量狂欢”,长此以往,不仅会打击优质内容创作者的积极性,逐渐削弱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效能,还可能加剧社会群体间的对立,阻碍健康网络文化的培育,侵蚀公共讨论的理性根基。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就必须坚决清除“恶炒”这类传播“病毒”。

根治“恶炒”乱象,亟须构建“不敢炒、不能炒、不愿炒”的治理生态。监管利剑应当始终高悬,公众监督也需持续在线。唯有如此,才能彻底铲除“恶炒”滋生的土壤,推动内容市场回归理性,让网络环境风清气正。(曹宇航)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