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假装上班公司”大热:将劳动当儿戏的想法真的可行吗?

 2024/12/31 8:55:29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王璐芃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王璐芃(长安大学)

近期,营业“假装上班公司”这一新奇想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名网友发现有人失业,便想着开一家假装上班公司。公司没有业务往来,只接待失业却想瞒住家里人的“牛马”。他们每天仅需花费30元钱,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工位”,体验全程上班摸鱼的快乐。这对于年末失业的人来说,简直是一个逃离现实的“世外桃源”。这种看似“双方共赢”的工作模式,也许可以缓解失业者一时的焦虑,可这明晃晃地将劳动当儿戏的想法,真的可行吗?

从表面看,对于那些处于失业焦虑中的人,这种模拟上班场景或许像是一处短暂的“避风港”。一方面解决了他们失业期间,无处可去的困境,只需小额付费,便能寻得一丝心理慰藉,暂别无所事事的迷茫;另一方面这看似是对现实职场的反抗,他们可以在摸鱼闲聊中释放压力,甚至在对“老板”布置的任务不满意时,可以将资料甩在“老板”办公室,撒手不干,真正实现“00后整顿职场”的愿景。然而,若撕开这层面纱,内里的荒诞与隐患便汹涌而出。

于个人发展而言,这无疑是一场甜蜜的“慢性毒药”。劳动的真谛从来不只是填满时间,而是在付出与拼搏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实现自我价值。30元买来的摸鱼时光,看似惬意,实则是在荒废最宝贵的成长时机。他们完全可以趁着失业的契机,去提升自己,从而寻求一份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沉浸在模拟上班的场景里,个人专业素养只会原地踏步,竞争力日渐消磨,待日后真正的就业机会叩门,恐怕只能望洋兴叹,追悔莫及。

聚焦社会就业大局,此风若肆意蔓延,宛如一场破坏力惊人的“职场瘟疫”。初涉职场的年轻人极易受此误导,他们的价值观尚在塑形,若目睹此类荒诞模式大行其道,极易陷入认知误区,误将职场当作“游乐场”,误将劳动视作消遣,将拼搏精神抛诸脑后,视劳动为可有可无的儿戏。

深挖这一现象背后的逐利本质,更是令人心寒。若该想法真正实施,便是在失业者的困境上“趁火打劫”,打着缓解焦虑的幌子,用极低的运营成本搭建虚假职场,把求职者的无奈化为盈利的筹码,毫无企业的社会担当与道德底线。倘若任由这类投机商业模式野蛮生长,市场将沦为唯利是图的“狂野西部”,最终受害的将是每一个参与者。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假装上班公司”的想法看似是对失业者的精神慰藉,实际是将劳动当作儿戏,将失业者当作筹码的一种不当思考。践踏劳动尊严、玩弄就业概念的做法,是就业前行路上的拦路虎,社会进步途中的绊脚石。求职者要保持警醒,不被虚幻安逸迷惑,坚守拼搏奋进本心,重塑劳动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