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环卫工何必设“35岁门槛”

 2025/2/20 9:44:37 《科学时评》 作者:光明网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光明网评论员:近日,一街道办事处发布环卫工人招聘公告,其中要求年龄35周岁及以下,引发关注。该则招聘信息显示,根据工作需要,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新市街道办事处现向社会统一招聘环卫工人6名。招聘基本条件提到,年龄35周岁及以下,持有汽车驾驶证照者可以适当放宽至40周岁。

环卫工人都有了“35岁门槛”,多少让人感到有些不自然,毕竟在人们的印象里大龄环卫工是相当常见的。当记者询问,环卫工人招聘年龄设置35岁以下,是否太过年轻?工作人员称,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个行业,认为环卫工作只有年龄偏大的人才会选择。

确实,并非只有大龄求职者才会选择环卫工,但同样的也并非只有壮年求职者才能选择这一职业。既然如此,不设门槛岂不是更加合理?让各个年龄段的求职者自由地选择,或许才更符合人们对“合理招聘条件”的预设。

事实上,人们之所以有“环卫工年龄偏大”的印象,这并不只是一种个人选择的偏好,而是市场自然演变生成的结果,即收入、工作内容、劳动强度等各种要素充分博弈,大龄求职者和环卫工发现彼此更加适配,而逐渐形成了一种市场“常态”。这种“常态”也证明,年龄并不会对这一岗位的工作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这个岗位可以向大龄求职者更大幅度地敞开。

饶是如此,如今依然出现了“35岁门槛”,这多少让人有些感慨,用人单位像是你追我赶一般,把这种早已备受诟病的职场规则套用了进来。而公众对这一新闻的反应,恐怕也不只是针对个别事件,而是一种整体性焦虑的投射——有多少人早就在“35岁门槛”面前瑟瑟发抖,也积累了满腔的怨气,但又只能无奈地看到潜规则一点点变成明规则。

其实近些年对如何打破“35岁门槛”,社会已经凝聚起了不少讨论,也有了不少尝试。在每年的全国和各地两会上,都有相当多的代表委员提出要打破“35岁门槛”,构建合理的用人观念;在2025年国考中,也提出“对于2025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3年10月以后出生)”。社会其实已经凝聚起了相当的意愿,也有了强烈的动力去打破这种不合理的限制。

而从更大的层面看,破除“35岁门槛”也是人口形势下的必须。据《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0》显示,1985~2018年间,中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从32.23岁上升到38.39岁。既然平均劳动年龄已经超过了35岁,如果再对“35岁门槛”过于坚持,那就意味着把相当多的就业人口排除在了劳动力市场之外。长期来看,这种不合理的限制也必将遭受更加强烈的社会反弹。

因此,用人单位对于社会的讨论也不妨有所重视,在设置年龄门槛的时候能更加谨慎,对于人们普遍的“职场焦虑”也应该有所体谅。如果对年龄确有特殊要求,那么也不妨在细节中解释清楚、说明必要性。总之,打破“35岁门槛”已经是社会的主流意见,用人单位对此应当有充分的认识,也充分尊重这种民意,对社会期待有积极的回应。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