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坐高铁”,提供的不只是一张托运票
作者:龙之朱
宠物如何坐高铁?细节来了。
4月10日,新京报记者见证了上海市民海女士与小猫咪从上海去往南京的全程。据报道,宠物托运手续十多分钟就能办妥;宠物运输箱可显示温湿度、空气含氧量,有专门加水槽,内设新风系统,内置摄像头实时监控;宠物箱独立存放在高铁快运柜,放置完毕后需要进行消杀处理;工作人员两个小时一次巡视并给加水……
相较此前“毛孩子”终于可以坐高铁的欢呼,此番媒体报道了更多实操细节,极具画面感。这也意味着,宠物坐高铁不只停留在人道化的呼吁上,而是已经成为鲜活的现实。尽管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但打开的门不会关住,接下来,各项服务会更完善、更优化,也更有针对性。
从宠物坐高铁的呼吁,到如今的试点运行,科学、安全地保障宠物出行,为宠物主人分忧,为公共服务加分,显然不是提供一张托运票那么简单。
这些服务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加持,比如专门研发的宠物运输箱,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笼子,而是一间智慧的宠物房间。同时,这也是服务意识与水平的提升,比如中铁快运与列车同步的流程办理、材料验证等,快捷而顺畅,一切为了乘客考量。
这趟猫和主人的旅行,回应了此前不少人的担忧,比如会不会有细菌感染、会不会有异味、宠物中途发生意外怎么办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押运员会随身携带消毒水和除味剂进行消毒;宠物放置完毕后,铁路工作人员会进行消杀处理,避免有病菌在车厢内传播;如果宠物运输箱内监测指标检测异常,工作人员能接到报警,第一时间前往处理;等等。
当然,这件事情能够做得如此漂亮,也与此前民众的意见表达和建议有关系。去年5月,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发起了一项“铁路旅客高铁宠物运输”的调查问卷,一度引起不小的争议。此次试点开启,就是在听取了各方意见之后作出的均衡应对。
毕竟,时代在进步,思想也在变化,作为当下民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高铁不能无视1.2亿只宠物猫狗的存在,也不能无视众多宠物主人希望带“毛孩子”出行的诉求。据《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的调查显示,2024年,有28.3%的宠物主在携带宠物出行这件事上遇到困难。
拥抱趋势性变化,回应多元化诉求,本来就是公共服务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同时,这也意味着商业的机会。从上海市民海女士这一趟出行看,一只小猫的托运费打折后需花360元,价格确实不便宜,但作为小众化、个性化的消费,也算物有所值,铁路部门完全可以深挖这样的消费点。
不断满足乘客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优化服务获得双赢甚至多赢,也是挖掘深度消费的必然。比如地方可以打通与宠物经济、旅游经济的连接,在文旅宣传中,考虑宠物猫狗等因素。
迈出“宠物坐高铁”的第一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铁路部门应认真落实工作预案,精细化完成各项操作,根据试点运行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总结和调适处置办法。
相应的,随着试点推行和逐步优化,高铁能够搭载的宠物数量和覆盖的线路范围,可能会更多、更丰富。而这也是现代社会多元包容思维的具体体现。(龙之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