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戴上“高新”帽,如何化解质疑
作者:秦川
“物业管理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是符合规定的哪个门类?”据报道,近日,工信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的“高企认定”官方网站上,公示了一组《对陕西省认定机构2024年认定报备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第二批补充备案的公告》,其中陕西怡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名列其中,引发质疑。
在大众视野里,物业管理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放在一起,未免显得违和,似乎格格不入。其实,物业公司戴上“高科”帽,并非孤例,此前山东青岛、浙江杭州、河南郑州等多地都有物业管理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人们通常把物业管理公司归于服务行业。按照《物业管理条例》规定,它们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由此看,这个行业并不需要太高大上的高新技术,即便如此,也并不等于物业公司不掌握高新技术,更不等于它们不该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具体到此事,网友并不反对该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而是渴望获得更多知情权。申请高新技术企业,门槛不低。比如,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陕西这家物业公司是不是都严丝合缝地符合相关条件?身为一家以从事房地产业为主的企业,这家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包含餐饮管理、家政、专业保洁等,这些服务的高新技术含量究竟多高,以高新技术产品获得的收入占比有多大?
尽管陕西省工信厅高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是经过陕西省和工信部专家两轮严格审核。工信部组织专家又进行第二轮评审,专家也一致认为该公司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评审的条件,因此才进行此轮的补充公示,“该公司的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都符合认定条件。”但这种解释并没有说服公众,很多网友仍在表达质疑。
如何说服公众?不能止于口头表达。无论相关公司还是审核部门都有责任提供实证,都应该拿出硬核材料。把高新技术成果摆出来,把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的真实材料亮出来,把专业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拿出来,才更具说服力,从而平息质疑。
网友对此事表达疑问,并非故意和这家公司作对,更不是无事生非,而是因为此事关乎公共利益,有必要刨根问底,查得清清楚楚。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有政策支持、有税收优惠。不是高新技术企业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不仅不公平,还可能造成公帑损失,马虎不得、含糊不得。此外,此前也有过企业靠“包装材料”获取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案例,更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有网友说,高新技术资质不应沦为税收优惠的“通行证”,而应成为真创新的“里程碑”。如果这家公司确有资格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那就还其清白。总而言之,公众有权利监督此事,有权利对“伪高新”说不。为此,相关部门不妨拿出更真诚的态度、更有力的手段,以公开促公正,以监管守初心,彻底廓清迷雾,让“高新技术”招牌不失成色,让技术创新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