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设置“硬杠杠”,儿童手表不能再“不务正业”

 2025/5/16 15:12:22 《科学时评》 作者:新京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5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求对《儿童手表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其中对电池安全、网络沉迷防治等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包括儿童智能手表首次开通支付功能时,应征得监护人同意。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5岁-12岁的儿童数量约为1.7亿,智能儿童手表的市场普及率约为30%,基本上每3个孩子当中,就有1个孩子有电话手表。而儿童智能手表的潜在用户还在进一步增加。

可以说,儿童手表几乎成了未成年人的“标配”,那么为儿童手表制定强制性国标,设置“硬杠杠”,就尤为必要。

以前的儿童手表,只能提供定位和紧急通信联络等一些简单功能。而现在的儿童智能手表功能则越来越强大,集定位、通话、社交、娱乐、学习、购物、拍照搜题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更像是一款“智能手机”。  市场上功能繁多的儿童智能手表,也衍生了智能手机的诸多烦恼。比如,孩子通过儿童手表就能下载游戏、随意进行消费。更让人担忧的是,许多儿童智能手表对App缺乏监管和筛选,用户可以轻易搜到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部分平台还存在诱导消费、推送广告、危害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这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危害更甚。

针对儿童手表种种乱象,此次“征求意见稿”有的放矢,如规定手表不可预置包含游戏、小说等娱乐导向功能的应用;手表及其预置应用程序不可设置开屏广告;支持设置可使用时长和可使用时段;手表端应用程序不能进行充值……这些细致入微的标准和要求,有利于从源头规范儿童智能手表。

相信未来随着相关规范出台,儿童智能手表不能再“不务正业”,真正回归儿童服务属性,回归“保护”未成年人的初心。

总之,儿童手表不能简单复制智能手机的功能,更不能侵犯未成年用户的合法权益,影响其健康成长。同时,家长也要严格把关,帮助孩子购买适合的儿童手表,避免攀比、盲目跟风等,尽好监护人责任。(戴先任)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