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救护车变“旅游车”,刺痛的不只是公众神经

 2025/5/16 15:16:34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许海龙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许海龙

近日,一段“海南救护车在西藏拉警报旅游”的新闻引发热议。某博主在墨脱自驾途中遇到一辆拉警报器的海南救护车,车辆纷纷主动让道。没想到之后该救护车竟停在景点,车上有人下车拍照,上路后该救护车继续拉响警报器前行,并与拦车质问的群众发生言语冲突。海南三亚市卫健委随后发布详情通报,称该车辆存在违规违法行为,涉事公司停业整顿,后续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5月15日 《钱江晚报》)

救护车,作为承载着生命希望的特种车辆,其警报声是生命的“冲锋号”,意味着分秒必争,承载着公众对生命救援的信任与期待。在交通规则里,救护车执行紧急任务时,享有优先通行权,这是为了能在第一时间拯救生命,每一个主动避让的司机,都是在为生命让行,他们让渡自己的路权,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但这次事件中的救护车,却把这份生命赋予的“特权”当作旅游路上的“VIP通行证”。他们无视交通法规,肆意践踏公众的善良和信任,将救护车变成了满足私欲的工具,这种行为与社会对救护车的认知和期待背道而驰,也极大地损害了急救体系的公信力。

从法律层面来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救护车只有在执行紧急任务时才能使用警报器。而涉事车辆显然不符合这一条件,其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红线,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涉事救护车隶属于海南经纬航空医疗急救服务有限公司,是一辆非急救医疗转运车。非急救医疗转运车本应用于满足病情稳定患者的转院、出院等非紧急医疗需求,却被用于旅游开道,这暴露了该公司在管理上的严重漏洞。同时,相关部门在日常监管中,似乎也未能及时察觉和制止这种违规行为,监管的缺失使得此类乱象得以滋生。

如今,涉事公司停业整顿,后续也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这无疑是对公众愤怒情绪的一种回应,也彰显了相关部门整治此类乱象的决心。但这起事件不能仅仅以涉事公司被处罚而告终,更应成为完善监管体系、强化法治意识的契机。

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对非急救医疗转运车的监管制度,明确其使用规范和审批流程,杜绝此类车辆被滥用的可能;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律和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救护车的神圣使命,不可心存侥幸、以身试法。此外,还应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急救资源严肃性的良好氛围。

救护车拉警报旅游事件,不只是一起简单的违规行为,它刺痛的是公众的神经,破坏的是社会对生命救援的信任根基。唯有让救护车真正回归救死扶伤的本质,才能让生命的绿色通道畅通无阻,让公众的信任得以重建。

来源:红网 许海龙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