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屏蔽高退款人群,是电商治理的“甩锅”

 2025/5/16 8:16:58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杨岚婷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杨岚婷(复旦大学)

近日,淘宝上线了“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服饰商家可在自定义推广页面设置屏蔽人群,既可以完全屏蔽高退款人群和异常退款人群,也可以对退款率较高人群减少曝光。目前,该功能仅针对天猫、淘宝服饰商家开放,不支持其他行业商家申请,且正处于内测之中。(5月13日 《证券时报》)

表面上看,“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是平台为优化商家营商环境推出的“减负工具”,实则暴露了电商治理的深层矛盾,是平台治理的缺位与责任的让渡。

近年来,高退货率已经成为电商领域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在服装产品类别中。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服装品类的平均退货率已经达到70%以上。常年畸高的数据背后,是商品质量标准化不足、物流信息不透明、虚假宣传泛滥和“羊毛党”利用规则漏洞恶意退款等问题的集中爆发。然而,平台推出的应对策略却是“一键屏蔽”功能,将退货问题简化为“消费者失范”,将治理成本转嫁为商家与消费者的对抗成本。

在平台这种“甩锅”策略的逻辑之下,消费者则有可能面临误判风险。对于商家来说,看似拥有自定义选择的权力,实则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启用功能,退款率会有所下降,但整体曝光量、点击率和成交订单等可能也会同步减少。若不启用,服饰店铺依然要承担价格内卷和平台售后政策下“高退货率”的成本。平台将规则制定权握在手中,却依然将承担责任的问题抛给商家。

对于消费者来说,也不免要经历一场误判与维权的“寒冬”。平台的标准目前仍缺乏透明度,“近90天退货率超淘宝用户均值3倍且退货量大”的判定指标可能会被污名化。如果用户因为尺码、色差或者质量等合理问题退货,也可能会被系统贴上“高退款人群”的标签,导致其全平台消费的受限。更危险的是,平台将自定义划分的责任推给商家自主决定,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监管角色,那么新规之下谁来保障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呢?

因此,解决服装行业高退货率的痼疾,单纯屏蔽用户并不可靠,归根到底还是要从源头治起,建设生态化的营商环境。平台可以利用技术,建立和优化退货与物流追踪机制,减少退货争议;明确对入驻商家的审核义务,进一步打击商品虚假宣传,为质量问题兜底;持续优化平台功能,引入虚拟试衣等技术,保障消费者购买服饰的体验感,提高准确性。

无论如何,电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不能以牺牲任何一方的权益为代价。“高退款屏蔽”的上线,或许是平台在解决该矛盾上的新尝试。但我们更期待的是,平台能够跳出流量游戏,真正实现与商家、消费者的共生共赢。

来源:红网 杨岚婷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