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体育外卖”制造更多“体考焦虑”
在手机下单一份“外卖”,送来的不是热腾腾的饭菜,而是一堂上门体育课。这种名为“体育外卖”的上门服务今年悄然兴起,主要面向青少年及幼儿,提供体能培训等服务。
随着国家体育中考制度的改革,各地教育部门开始“加码”中考体育分值。有的甚至干脆“一步到位”,体育分将逐步提高到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同分值”。可以想见,不仅学校会更重视学生的体育教学,家长也会被动员起来。“每天锻炼一小时”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被更多学校列入“办事日程”。
需要警惕的是,中考体育分值“加码”后,在具体的操作上应避免将体育学科再引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来。在学校里,体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体育成绩,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强化训练,安排大量的课外锻炼项目,很多学生不得不在完成文化学科作业的同时,还要完成额外的体育作业;在家里,家长在操心孩子学业成绩的同时,还需留出时间督促孩子完成每日的体育锻炼,甚至必须完成每日考评。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或逼着孩子走进校外培训机构苦练中考体育项目,或干脆像点外卖那样点一份“体育外卖”,请老师上门一对一上体育课。若是如此,孩子又深陷“体”海中,体育又成了孩子的一项课业负担。
防止“体育外卖”带来“体考焦虑”,需家校合力。一方面,学校既要严格按照课程编制开齐开足体育课,又要合理安排、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切忌动辄以布置大量体育作业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另一方面,家长也应客观对待孩子的体育成绩,既要鼓励孩子力所能及地进行体育锻炼,又要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切忌采取过激的方式“逼迫”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廖卫芳)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