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无堂食外卖,亟需坚实的“阳光监督”

 2025/8/2 8:53:25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黄齐超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黄齐超

近年来,无堂食外卖店数量增长迅猛。这类外卖店通过网络平台接受订单,不提供堂食,店铺规模小,经营地址和人员变动频繁,容易成为监管盲区。如何规范无堂食外卖经营,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不少地方进行了探索。(7月31日 中国新闻网 )

入口的食物,追求的莫过于一份安心。然而,现实中许多人点外卖就如同拆盲盒,看似卫生整洁的外卖食品,其背后的烹制过程却不得而知。是否掺杂了不合规的添加剂?是否经历不卫生的烹制?这一切都笼罩在迷雾之中。消费者也只能用“眼不见为净”的心态来聊以自慰。

拥有堂食的饭店、餐厅,在烹制外卖时还会有所顾忌。然而,那些纯粹的外卖店,完全处于“闲人免进”的状态,谁来监管食品的卫生和安全呢?寄望于外卖小哥成为食品安全的“吹哨人”,显然并不切实际。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有效措施,让监管的阳光照进无堂食的外卖店铺。

从黑龙江和山西的探索来看,无论是哈尔滨的打造集中管理的“样板间”,还是太原针对无堂食外卖建设的“食安智管”平台,其实都突出了一个核心——可视化监管模式。换而言之,监管部门和点餐的消费者,都可在监控平台或手机上即时直观查看制餐过程。时时刻刻有“眼睛”盯着你,你还敢在制餐时抽烟、蟑螂耗子随地跑、操作台堆满脏兮兮的餐具吗?

当然,除了黑龙江及山西的“视频监管、AI喊话”之外,浙江杭州探索了集中“组团管理”模式。杭州市拱墅区提升改造无堂食外卖聚集区,将经营者集中起来,进行“六统一”动态管理:统一档口办证、统一管理人员、统一公示商家信息、统一档口功能布局、统一公开后厨环境、统一设置小哥驿站。如此标准化、专业化的监管,赢得了消费者口碑。从去年至今,实现了零投诉。

我们可以当借鉴杭州、哈尔滨和太原的做法,积极探索高效的监管模式,将无堂食外卖店铺纳入“可视化”或“集中组团”的监管范畴。

中办、国办曾明确要求加强网络订餐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后厨直播和食材溯源。其实,这三地的无堂食外卖的监管探索,都是将隐藏的“厨房”移至公众看得见的地方,把传统的“事后查处”变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让监督更加高效。

我们期待更多地方的管理部门,创新监管模式,加大监管力度,扩大技术手段,确保“脏外卖”无处遁形,筑牢食品安全底线,呵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黄齐超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