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不交钥匙就撬锁”,公权力当守好“边界线”

 2025/10/19 9:47:20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刘路阳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要求居民上交钥匙配合入户消杀、未经同意闯入家门搬走绿植、拆除容易“藏蚊子”的老旧房屋……近日,广东江门多位网友反映当地“灭蚊”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乱象。10月16日,江门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回应记者称,相关灭蚊措施有法律依据,但暂时没有查到,后续查明后反馈。(10月16日 浪潮新闻)

广东江门一社区向居民发出消杀蚊虫的紧急通知,其中公然写到,“逾期未提供钥匙或未开门的,将拍照记录并由专业开锁人员强制开锁。”社区这一强硬态度迅速引起广泛关注。

此次灭蚊行动,是江门市针对基孔肯雅热的防控措施。社区的公权力本应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却在实施过程中超越了它本身应有的界限:有居民在家睡觉时,相关人员突然闯入拿走多盆绿植;有的村子拆除250间“容易藏蚊子”的旧房;还有小区发布公告,要求三天内清理所有犬只。没有具体规定的防控标准,一去一留全在工作人员的一念之间。

后续一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前述通知属实,但已作废不再强制执行。“开始的时候,因为有些人说没有钥匙,要我们自己开,我们就开了。现在考虑到大家的意见不一样,我们就不强制开门了,不会再撬锁。”

可以看到,这种“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其实是一桩桩个案累积的结果,工作人员在一次次“要我们自己开”的回应中逐渐形成思维上的惰性,不再多问一句是否方便、不再多耐心一次确认情况,而是干脆强制到底。我们不禁反思,公权力为何敢频频跨越公民权利边界?

进一步讲,在法律层面,公权力的行使始终要守住“边界意识”,核心原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只有通过明确的制度规范约束权力、强化监督,才能让公权力在合理范围内发挥作用,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具体到防控消杀场景,这种平衡更需细致考量:一方面,为阻断病原体传播,公权力需要引导公民配合必要防控措施;但另一方面,措施推进中必须充分尊重公民的住宅权益、财产权益与隐私权益,不能以“防控”为名忽视个体合法权利,更不能让必要的消杀变成无序的越权。

其实退一步想,工作人员的不恰当之举可能也实属无奈,上层布置完任务、指标,不会具体规定用什么方式执行,反正最终结果漂亮就好,在考核、绩效等压力下,基层工作人员面对繁重的疫情防控工作,偶尔用错了方式方法,也是权宜之计。反之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深思,基层工作人员的“一刀切”行为没有得到上级领导批评,而是被网友揭露出来,这也暗示了上级领导的不作为与默许,说到底是他们不把普通民众的合法权利放在心上。

面对公共卫生危机,良好的沟通是争取居民理解与合作的关键。在公权力面前,公民是信息极度不对称的,社区在一时冲动下发布的通知缺乏解释,没有说明强制措施的必要性,没有列出相关法律依据,导致居民产生抵触情绪。与其强制入户,不如通过教育引导,提高居民自觉参与度,让公权力与公民权利实现共赢。

来源:红网 刘路阳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