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莫让速成健身教练成健康路上绊脚石

 2025/10/20 9:16:20 《科学时评》 作者:北京青年报 唐传艳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唐传艳

据《法治日报》报道,近年来,健身市场的火爆让很多人嗅到了商机,健身房随处可见,一些健身教练培训机构随之出现。健身教练群体逐渐扩大,但专业程度却令人担忧。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健身教练大多在培训机构的培训时间短,加之入职门槛低、资格证书没有统一标准,导致健身教练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健身教练资格考试乱象等问题。

这一乱象的出现,着实让众多爱好健身运动的人感到意外。在大众的认知里,健身教练本应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健身者提供科学指导与安全保障的角色。人们之所以走进健身房请私教指导,是出于对健康和美好身材的追求,期望在专业人士的引领下,达到理想的健身效果。然而,现实却给了大家沉重一击。当发现身边的健身教练可能只是经过简单培训,甚至靠花钱买证就上岗时,那种信任瞬间崩塌。原本满怀期待的健身之旅,瞬间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这无疑给健身爱好者的热情泼了一盆冷水。

“速成”健身教练带来的危害不容低估。不专业的教练无法为健身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不能及时纠正错误的动作,甚至可能给出错误的指导,如此很容易陷入误区,导致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等运动伤害,轻者影响健身进度,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重者可能落下残疾。从行业的角度看,这种乱象严重损害了健身行业的声誉,消费者对健身教练的不信任,会逐渐蔓延到对整个健身行业的质疑,导致行业口碑下滑,客户流失,阻碍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长此以往,健身行业将陷入恶性循环,难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投入。

健身行业野蛮生长、无序发展,存在监管盲区,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要遏制健身教练行业等乱象,就要弥补监管漏洞,需要监管及时跟上。

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健身教练准入制度。提高入职门槛,明确规定从事健身教练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资质,杜绝无证上岗和花钱买证的现象。其次,规范培训体系。加强对健身教练培训机构的监管,制定统一的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确保培训质量。培训内容不仅要涵盖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践操作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并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对培训机构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此外,要尽快完善健身教练证书管理体系,比如统一证书的颁发标准和流程,确保证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对于含金量高的证书,实行定期复审和继续教育制度,督促教练不断学习提升。

健康是人生的基石,健身是追求健康的重要途径。健身教练作为健身过程中的引导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健身效果和身体健康。只有通过严格的治理和规范,打造一支专业、负责、高素质的健身教练队伍,才能避免“速成”健身教练成为民众健康路上的绊脚石,让民众在健身过程中真正受益。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