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向上取整”套路,早该休

 2025/10/27 16:04:19 《科学时评》 作者:人民论坛网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所谓“向上取整”,是指在计价时只要零头超过“1”的,都往上加到下一个整数,如有的快递企业“即便1.1公斤,也需按2公斤计价收费”。这种计价方式引发不少消费者的质疑:既然“向上取整”能挣得更多,又何必精准计量和公平收费呢?

此前,国家邮政局就部分快递企业在计重收费中存在“向上取整”行为作出回应,指导相关企业参照《快递服务》国家标准,优化完善服务收费计重规则。目前,相关企业普遍优化了计重收费规则,计费重量以千克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至少1位。这一细微的调整,实则是对消费公平的有力捍卫,彰显“民生无小事”的治理温度。

“向上取整”的潜规则,悄然改变了计价逻辑。消费者购买的是实际重量对应的服务,却被强行叠加虚增重量的溢价。面对质疑,总有声音认为“几毛钱的事不值一提”,但消费者心中自有一杆秤:“向上取整”是将“四舍五入”化为“只入不舍”,将合理计费扭曲为强制多付。一家快递企业若日均百万单业务,每单多收1元,便会产生百万级的不合理收入。这绝非所谓的行业惯例,而是借“取整”之名,行不当获利之实。

更令人不适的是,“向上取整”甚或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一些人直到付款时,才发现重量被“取整”。对消费者来说,将单方面制定的“霸王条款”包装成技术规则,这不是服务,而是套路,早该休矣!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4年4月起实施的国家标准《快递服务 第3部分:服务环节》规定,计费重量以千克(kg)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至少1位,但一些企业却选择性忽视。究其主要原因,“向上取整”的违规成本极低,收益却颇为可观。多收的费用积少成多,而消费者的不满分散在个体,难以形成维权合力。

类似模糊规则的做法,并非只在快递行业。停车、使用共享单车、使用共享充电宝,当前不少领域都存在“向上取整”计量行为。这本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地位差异,将企业经营成本转嫁于消费者,把行业便利建立在用户损失上。

规则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标准的价值在于统一。国家邮政局的出手,不仅是纠正一种计费方式,更是在明确一个原则:市场主体可以自主定价,企业可以追求合理利润,但绝不能突破公平的底线。即便是小数点后的数字,也必须按规矩来,容不得半点任性。

整治“向上取整”,为何值得“锱铢必较”?因为消费者的一分一毫,都关乎消费公平底色。信任的崩塌,往往始于对“小事”的忽视。消费者对快递企业的信任,既来自上门取件的便利、准时送达的可靠,更源于明码标价的坦诚。当“取整”成为多收费用的借口,消耗的是整个行业的信誉资本。

优化后的计费规则明确保留小数点后至少1位,该收多少便收多少。这不仅是计费方式的调整,更应成为企业姿态转变的契机。从“算计”用户到尊重用户,从模糊规则到透明服务的转变,看似增加计费的复杂度,实则为信任的传递卸下阻碍,让消费关系更加顺畅和谐。

监管部门的“较真”,传递出清晰信号: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几毛钱的背后,是千万消费者的共同权益;一个小数点的误差,折射出市场秩序的规范程度。对“向上取整”的整治,并非干预企业经营,而是维护市场公平,让守规则的企业获得应有的发展空间,让“耍小聪明”的企业无利可图。

对类似不合理计费行为,消费者要敢于说“不”。每一次质疑、每一次投诉,都是在为公平交易投票。说到底,整治“向上取整”,计较的是几分几毛的费用,守护的是公平交易的原则,夯实的是市场信任的基石。把每一笔账算清楚,把每一条规则守明白,才能让消费更放心,让市场更清朗。这正是呼吁“向上取整”套路早该休的价值所在,也正是对其“锱铢必较”的意义所在。(孔德淇)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