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可能真的与癌有关
懒得动、不想做事时,不少人爱开玩笑说自己是“懒癌”犯了。不过,“懒”有时还真和“癌”脱不了关系!专家提醒,这种“累”要警惕。
癌因性疲乏你听说过吗
临床工作中经常听患者说自己“浑身无力”“不想动总想躺着”“晚上睡得很好可早上起来还是觉得累”等话,即使是癌症术后多年、病情稳定的患者也有类似的感觉。这可能就是“癌因性疲乏”在作怪!
“癌因性疲乏”是由癌症本身或癌症相关治疗引起的,包括身体、情绪和认知等方面的一种疲乏或耗竭的主观感觉。跟疼痛一样,这种疲乏也是一种主观感觉,也就是说,乏不乏你自己说了算!
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疲乏症状,患病率30%至99%。我国关于癌症患者CRF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重度CRF发生率为52.07%。
“癌懒”与“懒癌”有区别
癌因性疲乏与健康人或者其他疾病引起的疲乏不同,涉癌的疲乏更严重、更痛苦,且不能通过休息或睡眠缓解。它对癌症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甚至导致抗癌治疗中断、直接影响抗癌治疗效果。
肿瘤科医生会在首次接诊癌症患者时,使用专业的筛查诊断工具来判定患者是否存在癌因性疲乏。采用数字分级法可评估癌因性疲乏的严重程度。
疲乏由两大因素导致
不可控因素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如年龄、性别等;对于不可控因素,可给予患者心理情感方面的支持,改善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生活,从而改善患者的疲乏。
可控因素 包括癌症的直接影响、抗肿瘤治疗方式、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合并症及社会心理因素。
根据患者当前所处的临床状况,如抗癌治疗中、抗癌治疗结束、终末期(生存期为数天至数周)等不同时期,医生会针对可控因素进行治疗。比如,疼痛、贫血、抑郁、焦虑、睡眠障碍、营养不良等,通过临床干预使疲乏得到有效缓解。
癌因性疲乏可医治
癌因性疲乏的干预和治疗涉及医疗、护理、运动康复、心理支持、营养等多个方面。轻度疲乏患者,一般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案;中重度疲乏患者,需要将非药物与药物联合进行。
治疗用药物目前应用最多的药物为中枢兴奋剂如哌醋甲酯、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或地塞米松等。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药物治疗时,患者要严格遵医嘱,以减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非药物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活动锻炼(如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健康教育、社会心理学干预、睡眠疗法、亮白光疗法和营养管理。其中,活动锻炼及社会心理学干预推荐用于正在积极接受抗癌治疗及抗癌治疗结束后的患者。
文/刘宁红(北京老年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