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生女的概率一样大?
新生儿是男孩或女孩的概率是多少?对于这一问题,几乎所有人应该都会脱口而出两者是一样的。新生儿性别如同抛硬币一样随机——50%概率是男孩,50%的概率是女孩。即使从教科书上来看,生男生女的比例也应该是接近于1:1。
新生儿性别由精子携带的性染色体决定:携带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会发育为女孩(XX),携带Y染色体的精子则发育为男孩(XY)。由于男性产生X和Y精子的比例大致相等,因此性别决定也被视为一种典型的“二项分布”事件。
不过现实中,常常有不符合这种分布规律的现象发生,尤其是多孩家庭很容易“打破”这一概率,比如一些家庭会连续生育5个以上同一性别的孩子。近期,《科学-进展》的新研究揭示了这一奇特现象的背后原因:有几个同性别孩子的家庭中,下一个孩子仍是同性别的几率其实要高于异性。例如有三个男孩的家庭中,下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为61%;在有三个女孩的家庭中,下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可能性为58%。与完全随机的预期(约51.9%)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中,作者对1956年至2015年间美国约5.8万名女性所生子女的性别进行了分析。他们还会进一步排除每位女性的最后一个孩子,以减少父母选择的影响——例如,有些人一旦生了男孩和女孩,就会选择不再生育。
结果显示,在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中,一男一女的组合最为常见(符合随机预期)。但当家庭有三个或更多孩子时,全男或全女的“单性别家庭”比例显著高于随机预期。当研究者排除每个母亲最后一次生育的孩子后,性别聚集现象反而更加显著。
另外,母亲的首次生育年龄也会对此产生影响。相较于23岁以下就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女性,29岁或以上才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女性,连续生下同性别后代的概率要高出13%。这可能与女性生殖系统随年龄发生的生理变化有关,如卵泡期缩短、阴道pH值变化。这些因素可能选择性影响了携带X或Y染色体精子的存活率。
从基因上来看,NSUN5基因与“全女家庭”显著相关,该基因编码一种RNA甲基转移酶,可能通过影响卵子微环境对X精子产生偏好;而TSHZ1基因及附近区域与“全男家庭”密切相关。该基因参与甲状腺激素调节,而甲状腺功能已知会影响生殖系统的生理状态。
研究者认为,这些基因可能通过调控激素水平、生殖道环境或受精选择等途径发挥作用,最终改变了新生儿的性别。他们在论文总结中打趣地写道,那些已经拥有两三个相同性别孩子的家庭,如果还想再要一个孩子,那么你们可能在抛一个两面都是一样的硬币。
参考资料:
[1] Is sex at birth a biological coin toss? Insights from a longitudinal and GWAS analysis. Sci Adv (2025). DOI: 10.1126/sciadv.adu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