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实习制度 为学生保驾护航
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高度关注大学生实习实践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教育部相关负责同志日前撰文指出,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实习实践基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大学生实习的规范管理,提高大学生实习质量。
对于大学生来说,实习不仅影响着他们在学校的绩点,决定他们是否能毕业,更对于他们融入社会有重要作用。前段时间有名大学生在求职时主动反问招聘单位的新闻登上了热搜,她反问应聘的人力资源部门相关负责人,自己的简历为什么被退回,招聘相关负责人坦然表示,在招聘时更加看重实习经验,因为这对于考量毕业生未来能否胜任工作是一个重要指标。一个案例也许说明不了所有招聘单位的用人诉求,但是客观来说,实习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一种有益尝试。在实习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沟通技巧、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等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因而拥有丰富实习经验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通常更具竞争力。
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实习工作不好找是他们最大的烦恼。除了师范专业,一些专业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实习“点对点”机制。高校提供的实习资源有限,大多数时候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实习机会,想找到好的岗位有一定难度。实习机会难求的同时,“付费实习”等灰色产业应运而生。在网络平台上,一些求职中介抓住大学生的焦虑情绪,推出所谓“名企实习”等项目,诱导存在求职焦虑的在校大学生“付费实习”。一些大学生为获得一份实习证明花费不菲,甚至有些掉进了“培训贷”陷阱,面临经济损失。因此,规范实习市场十分重要,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实习质量,更是对大学生财产以及人身安全的保证。这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平台监管,从源头把关,对于市场上巧立名目的“付费实习”项目加大审核力度,及时取缔乱收费且名不副实的求职中介。同时畅通投诉渠道,开通服务热线,帮助大学生正确识别实习信息。
学校作为学生最为信赖的“实习中介”,更要完善实习制度,推动就业指导中心及时为学生筛选和推荐合适的实习工作。高校可以适当增加实习经费投入,深化产教融合,联合社会力量,建设更多的开放共享型实习基地。同时,优化校企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尽量为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发挥优秀校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选择。更可以从学生的诉求入手,提前摸排学生的实习意向,邀请一些企业到校开宣讲会,组织专场的实习招聘会,向学生推荐对口的实习岗位;以讲座等形式指导学生与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为他们保驾护航。(作者系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