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精进不休”奖学金:后进生也要有正反馈

 2024/11/14 10:21:04 《科学时评》 作者:光明网-时评频道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作者:章清

“我想奖励那些暂时落后但坚韧不拔、仍然坚持着为目标不断努力、追求进步的同学。”近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一毕业生捐出3万元,在华西临床医学院设立“精进不休”奖学金,专门奖给“后进生”。与一般将奖学金授予品学兼优学生的做法不同,这个“精进不休”奖专门授予成绩排名在25%之后的同学,每年资助6名学生,每名奖励1000元。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从来不是一场简单的分数游戏,也不是残酷的生存考验,更不是赢家通吃的丛林法则。设立“精进不休”奖学金,是对“后进生”群体的一次深情拥抱,它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绝对的胜者与败者,只有不断前行的探索者与奋斗者。也许,过去的努力没有那么快看到结果,但未来依旧值得期许与激励。

近年来,主张“以能力和努力程度来分配政治、经济资源”的优绩主义的影响从社会生活领域向教育领域蔓延,“择优录取”“能者多劳”的观念成为教育机制的一条内在逻辑,深深辐射着社会的整体教育理念,也在教育机制的运行中不断被制度化。“慢”就意味着天赋有限,意味着无法获得更好资源。但无法常胜的恐惧其实不仅笼罩在“差学生”身上,更笼罩在“好学生”身上。更为吊诡的是,一元化的评价标准往往在教育这个漫长的过程结束后就变化了。一旦踏入社会,即便是优等生也会感受到世界的参差。只注重学术成绩和表现,即优绩主义的导向,忽视了心理健康的养成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往往会造成学生踏入社会后心理的落差。

当然,优绩主义在历史进程中,曾经在激发个体潜能、促进阶层流动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并不完全应该作为被批判的对象。但给成功者尊重,给待成功者以尊严和鼓励,倡导并维护价值的多样性仍然是我们需要遵守的准则。

教育,是一项特别需要持有长期主义理念的事业。但在优绩主义的影响下,很多学校、老师只把目光投射在头部的学生上,因为他们是能为提升学校升学率、名校率作出贡献的人。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生的家长,不止一次听到一些学校花大力气为“优等生”开学业上的“小灶”,对班级排名50%以后的孩子放任自流,这样的做法难言公平,更缺少长远眼光。

所谓“后进生”,并非永远落后、无法进步,而是在学习、行为或心理等方面暂时处于劣势状态,需要更多关注和帮助的学生群体。他们或许因为基础薄弱、方法不当、动力不足或环境不利等原因,暂时未能跟上集体的步伐,他们更需要有正反馈机制推动前进。“精进不休”奖学金,或者表扬、鼓励,甚至仅仅是被看到,都能打破后进生被边缘化、被漠视的恶性循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进步。(章清)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