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好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接力棒
一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自立自强的书写史。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新征程上,跑好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接力棒”,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需要在任何压力面前不屈服、不退缩、不止步的坚定勇毅,在任何困难面前不讲条件、不辞辛劳、不求回报的拼搏奋斗,在任何挑战面前追求卓越、追求极致、追逐梦想的必胜信念。
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5周年。这一天,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将再探苍穹。在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座里程碑中,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走向逐梦之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主旋律始终铿锵。
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这颗重达173公斤的卫星不仅远超前苏联、美国等国家首颗卫星的总重量,更以《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正式开启自主探索太空的新纪元。55年来,我国人造卫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易到难的发展阶段,获得了一项项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55年来,我国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嫦娥家族”书写探月精彩篇章,从神舟五号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到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从一人飞天到多人多天两个乘组在轨轮换,中国航天不断刷新追梦高度,航天技术向更高层次迈进。
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2029年左右下一代北斗系统开始发射组网卫星、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一份争分夺秒的时间表,映照砥砺前行的脚步。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接力棒”在稳稳传递,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之光在一代代自信的中国人心中生生不息。
一代代航天人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求索,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奋斗,在科技进步的规律中攀登。这是“不为繁华易素心”的定力,也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耐力;这是“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也是“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的勇力。跨越55年的回响,映照着我国包括航天科技在内的科学事业从一路跟跑到开始领跑的飞跃,也昭示着“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薪火相传。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深空探测日益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太空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影响着国家间的力量格局,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等航天大国加大了深空探测步伐。预计未来5到10年,深空科技大国间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围绕太空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而空天科技自立自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唯有持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补齐空间科学短板,加快关键元器件、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产品,提升空间应用效益,方能在深空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挥引领支撑作用。
一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自立自强的书写史。面对外国的技术封锁和世界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我国航天工作者敢于向未知挑战,勇于和尖端交锋,善于和封锁交手,将一项项关键技术难题突破,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历史一再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等不来的。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新征程上,跑好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接力棒”,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需要在任何压力面前不屈服、不退缩、不止步的坚定勇毅,在任何困难面前不讲条件、不辞辛劳、不求回报的拼搏奋斗,在任何挑战面前追求卓越、追求极致、追逐梦想的必胜信念。
追梦不停歇,探索不止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于中国航天日当天出征太空,既是在满足各类约束条件基础上的最优方案,也是在向为我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航天人致敬,向所有为建设航天强国而默默奉献的奋斗者和攀登者致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奋斗,锚定建成科技强国,我们一定能跑好这一棒接力棒。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来源:北京青年报 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