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舞蹈培训的安全底线
培训机构尤需刀刃向内,严守安全教学生命线,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每一堂课中
日前,央视曝光了一批教培机构,它们以“舞蹈工作室”名义注册有限公司,规避监管,从事违规培训。这些机构中存在大量无教师资格证的人员上岗教学,已导致多名儿童在舞蹈训练中发生伤残。
近年来,艺术教育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艺术培训行业因此也迎来了新机遇。然而,当下有些舞蹈培训机构无证办学、师资造假的乱象仍在全国多地蔓延,与政策要求背离。
究其原因,首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使艺术培训的市场需求不断攀升。许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参加艺术培训,不仅能培养兴趣爱好,还能在升学竞争中增添优势,因此对艺术培训趋之若鹜。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吸引着众多机构和商家纷纷涌入,其中不乏一些唯利是图的商家。其次,部分不良商家抓住家长的心理,将艺术培训包装成孩子通向升学捷径的必经之路,通过这种手段,商家不仅抬高了艺术培训的课时费,还让家长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盲目追捧所谓的“高端”“权威”培训项目。在艺术培训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监管部门职责落实不到位,对培训机构的资质审核、教学内容、收费标准等缺乏严格的监管,有些无资质教师仅需提供身份证和证件照就能买到“高级舞蹈教师资格证”。这些因素共同导致舞蹈培训市场出现顶风作案的机构,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为规范舞蹈培训市场,政府监管必须打出组合拳。在审批端,应建立舞蹈培训机构统一准入平台,要求机构在教育和相关部门完成双备案,严格取缔以“工作室”打擦边球规避监管的行为;在监督环节,可强制机构公示教师资质,保障家长知情权,同时设立资金监管账户,对违规收费、挪用资金等问题及时预警和查处;在惩戒机制上,应对发生安全事故的机构实施行业终身禁入,大幅提高罚款额度,形成有力威慑。
培训机构尤需刀刃向内,严守安全教学生命线,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每一堂课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升教学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坚持以美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将科学、专业的教学方法贯穿于课程中,确保教学活动的安全开展。
家长则需握紧维权标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机构前,家长应核验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证件,确保机构合法合规。此外,应坚决抵制无明细的“考级套餐”,拒绝缴纳不合理费用,以实际行动防范风险。
对舞蹈培训行业的监管不仅关乎艺术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更关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整治舞蹈培训乱象,能为青少年扫清前行路上的雷区,让美育回归本质——以艺术滋养心灵,培养青少年的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这一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机构和家庭各方共同参与、协同共治。只有这样,方能守护青少年的艺术成长之路,使其在健康的环境中逐梦前行。
(作者系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