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开车进校学生列队敬礼,此风当刹!
| 2025/11/7 15:42:42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王同文 许华凌 我有话说(0人评论) | 字体大小:-│+ |
王同文 许华凌
据观察者网报道,11月6日,一段“杭州一小学老师开车进校学生敬礼高喊老师早”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视频显示,在杭州市笕桥小学,学生身上挂着绶带站在校门口。当一辆辆小车缓缓驶进校园时,学生举起右手敬礼,高喊“老师早”。
这种仪式化的欢迎方式,表面看是尊师重教的体现,从深层次看,却折射出教育生态中亟待反思的权力滥用现象。在理想的教育图景中,教师车辆驶入校园时,迎接的应是充满尊重与敬慕的目光,而非整齐划一的列队敬礼和高声欢呼。校园里的师生关系,应如春风化雨般自然流动,而非通过仪式化的表演来刻意强化。学校要做的,是让教育回归本真,打造一个充满平等、尊重与生命活力的精神家园。
“学生列队敬礼迎老师开车进校”的视频将杭州笕桥小学推上舆论风口,引发公众对形式主义与师生平等关系的质疑。校方回应称视频系“片面拍摄”,并已报警处理。这一态度非但未能平息争议,反而加剧了网友的反感。当质疑声起,学校不是躬身自省、深刻反思,而是以“维权”姿态对抗批评,折射出校方对舆论监督的抵触与傲慢。教育应是平等对话的土壤,而非等级展示的舞台。校方若真重视学生成长,当以“整改”为起点,而非以“报警”为终点。
与涉事校方“报警控评”的推诿姿态不同,当地教育局直面问题,事发当日即发出通报,对该校负责人进行严肃批评,要求学校立即整改,并表示将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排查相关问题并认真加以改进,感谢网民监督。这一回应尽显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担当,这才是对待舆情应有的态度。教育通报不护短、不回避,既避免了舆情发酵的失控风险,也为其他学校敲响了警钟。
列队敬礼高声欢呼的仪式,使得教师驾驶的车辆成为移动的权力象征,构成了“上位者”与“下位者”的视觉对比,与校园里应有的平等对话精神背道而驰。当学生的身体被规训为整齐的队列,当“老师早”的问候成为机械的集体表演,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也就沦为空谈。更值得警惕的是,教育权威本应建立在学识魅力与人格感召之上,而视频事件的发生,恰恰说明其内在教育魅力的匮乏,最终让“尊师”异化为一场精心编排的仪式表演。
部分管理者将整齐划一的仪式视为管理效率的体现,却忽略了教育本质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学校的使命绝非单一传授知识,而是点燃思想的火种、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与批判精神的个体,学校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表达,在平等对话中形成独立见解;教师需从“权威者”转变为“引导者”,以学识征服学生,以人格感染学生,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激发学生的潜能。唯有如此,学校才能成为孕育自由灵魂的土壤,而非列队敬礼和齐声欢呼交织在一起的表演场。
“老师开车进校,学生列队敬礼”的闹剧,本质是一场对教育初心的违背。真正的教育,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是思想自由的交流,而非形式主义的敬礼和欢呼。愿这场风波成为一记警钟:教育者当以德行立身,而非以排场唬人;学校当以育人为本,而非以作秀造势。摒弃虚浮的仪式,回归教育的本真,才是校园该有的样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王同文 许华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