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衣服刚穿就“中招”?医生提醒:换季穿衣有讲究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虞晔)近日,全国多地气温骤降,不少人匆忙换上存放已久的厚衣物,却没想到衣柜里藏着“隐形过敏原”。11月19日,“一家三口刚换上厚衣服就全部确诊”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有人留言“我家也遇到过,还以为是流感”,也有网友困惑“怎么区分是感冒还是过敏”。

“一家三口刚换上厚衣服就全部确诊”话题微博热搜截图。
据微博内容描述,由于天气突然转凉,杭州王女士一家人未经充分晾晒,便匆忙穿上了久置的厚衣物。不久后,家庭成员相继出现不适症状:王女士的丈夫率先“中招”,开始打喷嚏、流清水鼻涕,误以为是感冒,但服用了3天感冒药却不太见效;紧接着,王女士感到喉咙发痒,异常难受;他们的女儿则出现了鼻塞症状,夜间因鼻部不适难以入眠。随后,一家三口来到医院就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后发现,问题就出在那些未经处理直接上身的厚衣物上。结合鼻内镜检查显示的鼻腔黏膜苍白水肿表现,以及过敏原检测结果,医生最终确认三人都是因尘螨和樟脑丸残留引发的过敏性鼻炎。
“生活中,很多人会像王女士一家这样,把过敏性鼻炎误当感冒治疗,不仅延误治疗时机,还可能加重症状。”11月21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韩朝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两者可从以下三方面区分。症状上,过敏性鼻炎的核心症状是鼻痒、咽痒,喷嚏多为阵发性,一次能连打数个,鼻涕多为清水样且量较大;感冒除了流涕、打喷嚏,常伴有咽痛、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上,过敏性鼻炎症状可能持续数周,接触过敏原后会反复发作,而普通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病程通常为1~2周,可自行恢复。
最关键的区别在于伴随症状:过敏性鼻咽炎一般无全身不适,部分人可能伴有眼睛瘙痒;感冒则常出现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性反应。“一个简单的区别方法是:若每日喷嚏连续5个以上,病程超过4天仍未好转,且服用感冒药效果不明显,就需警惕过敏性疾病的可能。”
韩朝表示,存放数月的厚衣物会成为两类过敏原的“温床”:一是尘螨、霉菌等微生物,衣柜密闭潮湿环境易滋生尘螨,其排泄物和霉菌孢子会附着在衣物纤维上,可能随气流进入呼吸道,触发免疫反应;二是樟脑丸、防虫剂等化学残留,这类物质含萘或对二氯苯,挥发的气体既会直接刺激黏膜,也可能诱发过敏。
做好预防的关键是从源头规避过敏原,韩朝建议采取3大预防措施。
首先,厚衣物取出后切勿直接穿。应先在阳光下晾晒4~6小时,利用紫外线杀灭尘螨和霉菌,若遇阴雨天气,可用烘干机高温烘烤或用吹风机进行热风处理;对于用樟脑丸收纳的衣物,需先在通风处晾晒1~2天,待刺激性气味完全消散后再穿,或用活性炭吸附残留气味。
其次,要优化居家环境防护。定期用配备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吸尘器清洁衣柜,保持柜体干燥通风,收纳时可选择透气的棉质衣物袋,避免使用化学防虫剂;家中湿度控制在50%以下,以减少尘螨滋生。
最后,调节自身免疫力。有氧运动有助改善过敏性鼻炎临床症状;日常饮食中补充富含维生素D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深色蔬菜;减少高热量加工食品的摄入,也能增强机体对过敏原的抵抗力。
此外,家长需特别注意,儿童鼻腔黏膜娇嫩,更容易受刺激,给孩子穿换季衣物前务必充分晾晒,出现过敏症状后避免自行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年龄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