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校园招聘“三严禁”,让每个人都能“被看见”
刘佳瑶(郑州大学)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严格落实校园招聘“三严禁”要求(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积极营造公平就业环境。(11月13日《新民晚报》)
当今社会,学历似乎成了一道无形的就业门槛,无时不在地划分着人群。人们普遍认为“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高学历意味着更强的学习能力、较高的自律性和较敏捷的思维能力。在以往的校园招聘中,企业往往更偏向接收985、211院校的学生,而其他院校的毕业生则常常面临简历“石沉大海”的尴尬局面。
要看到,学历不够高并不意味着缺乏上进心。长篇非虚构作品《我的二本学生》的作者黄灯曾在演讲中说:“我曾以为那些只能进二本大学的学生,可能是学习不够用功,或者是其他原因,但其实他们自己很努力,也需要家庭的全力支持。”这段话是成千上万“二本”学生的真实写照。由于原生家庭环境、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学生的努力往往被淹没在社会浪潮中,得不到认可,失去入场资格。
固然,我们不能否认名校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优势,但社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而非仅仅“纸上谈兵”的应试教育优胜者。用人单位如果单凭学历“一刀切”,可能导致真正的人才流失。毕竟,理论需要在实践中得以检验,空有知识并不等于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近年来一些学历造假事件频发,表明唯学历论不仅让企业忽视了实践能力,还带来了经济损失。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社会应当为每一位求职者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让那些不被优绩主义所定义的人也能发声。教育部要求严格落实“三严禁”,正是对“唯学历论英雄”的有力回应,有助于推动社会多元化、包容性的发展,促使企业更注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潜力,而不是仅仅依赖学历这个单一标准。
打破学历歧视偏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撕掉学历标签,让人人平等,所有人都应有被看见的机会。教育部要求严格落实校园招聘“三严禁”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与效益的同时,不应忽视个体的价值与潜力。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