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遏制“考试超标”也是必要减负

 2025/1/16 15:33:00 《科学时评》 作者:扬子晚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近日,“深圳一区因为期末试卷太难延时20分钟”冲上热搜。仅选择题就有不少题目不仅需要考生“理解”数学知识,还要考生“理解”文字含义才能作答。比如“下列成语所描述的事件中,( )发生的概率最小”,共有“海底捞针、瓜熟蒂落、旭日东升、水滴穿石”选项。有家长疑惑:这还是数学题吗?此次深圳南山区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计划90分钟,一共36道题,整整6页A4纸,仅算下时间,平均每道题150秒钟,即两分半钟一道题。在这两分半钟,学生需要读题、理解、思考、计算、书写。(1月14日《成都商报》)

对这套数学试题,有的老师觉得是创新,比以前的考题具有较大的新颖性、开放性、灵活性,减少了需要进行数学计算的题目,在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考查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学生是否掌握一些额外的知识点与社会热点,是否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笔者承认出题人出这套数学试题下了很大的功夫,想把试题出得有意思。但不要忘记,答题人是小学四年级学生,评判这套试题的难易,不应少了学生视角。

正如一些家长向媒体反映的,这套试题很多题目都写得很详细,文字太多,光把题目全部读完时间就没了。老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是否教会他们只看有效信息,与考题关系不大的文字一眼瞟过,以便提高答题速度呢?想来,大多数小学四年级学生是不知如何只抓题干、只抓题眼的。

这场考试有关于神农结绳的题、关于李子柒非遗的题、关于成语描述事件发生概率的题,还有估算新闻报道字数的题目等。有老师觉得,学生不认识李子柒不重要,李子柒换成小明,题目也成立。问题是,小学生好奇心强、联想丰富,既然李子柒出现在堂而皇之的期末试卷中,恐怕大多学生都要搜肠刮肚半天的。

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如语文结合,也是可以且必要的,但要掌握度和量。有网友如是吐槽,“我怀疑这套数学题是语文老师出的,里面全是阅读理解,学了一粒沙,考的撒哈拉;平时教人做馒头,考试却要人做满汉全席。”这场让人觉得更像语文考试的数学考试,并没有掌握好学科融合的度和量,大有为跨学科而跨学科,将跨学科的价值凌驾于数学考试的价值——考查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情况之上的嫌疑。

进一步说,这套小学四年级数学试题,仍是偏题怪题的翻版。近年来,即使我们的中小学教材难度降低,也未必能给学生减负,因为中小学考试哪怕只是平时检测,往往是“超标考试”——考试内容大多远远超出考试大纲的范围和要求,一些偏题怪题“神题”总是把学生乃至“博士家长”“教授家长”考得焦头烂额。为对付“超标考试”,家长们不得不给孩子多买教辅资料多做题,不得不四处给孩子报读“B卷班”“提升班”“冲刺班”等。为给学生减负,各地相关部门对“考试超标”的现象,不应视而不见。

必须强调的是,考试为的不是考倒学生,也不是用来供老师“炫”出题本事的,而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评,检验真实的教学效果, 难度必须适中。难度过高、阅读量大的考试考倒学生,只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和焦虑情绪,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患上“考后综合征”。降低考试难度,让考试难度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相匹配,这是未来教育减负应重点考虑的。(何勇海)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