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交换”开启个人发展新航道
“我会摄影,想学粤语”“谁想学编程,教我做几道美食”……如今,不少年轻人通过交换技能拓宽朋友圈,学习新技能。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000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4%的受访青年有兴趣尝试与他人交换技能。汇报总结等职场技能以及烹饪、修理等生活技能是受访青年更希望交换到的技能。73.9%的受访青年认为,技能交换会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方式。
人际交往本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常态。但曾几何时,不少年轻人却缘于互联网的便捷与隐秘而患上“社交恐惧症”。随着“技能交换”的风生水起,让许多“社恐”者也愿意尝试去与别人交流互动。“73.9%受访青年认为技能交换会成为年轻人社交新方式”和“超九成受访青年有兴趣尝试与他人交换技能”的调查数据,彰显出年轻人线下交际交往的社交新趋势。
技能交换是指年轻人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帖寻找交换对象,用自己掌握的技能去换取别人擅长的技能,各取所需,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这显然是一场以“技能”为媒介且具有双向奔赴效应的社交实践,不失为彰显数字经济时代人际关系特征的一场深刻变革。它正解构传统社交人际关系固有边界,构建起基于价值共创的新型联结模式,积极意义不容小觑。
首先,技能交换满足年轻人对多技能的内在需求。当代年轻人成长于移动互联网重构认知的时代,早已习惯用斜杠青年定义自我。面对竞争激烈的职场与生活环境,掌握更多实用技能已成为提升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技能交换,年轻人可以在轻松互动中自然融合,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并有益于巩固自己原有技能水平。
其次,技能交换降低社交与学习门槛。技能交换是基于兴趣与需求的互学互助行为,这既让社交有了交流互动的话题与载体,也更容易建立起双方的信任与共鸣,结识到愿意共同成长的伙伴。鉴于当下正值知识付费年代,社会上虽不乏各种学习培训班,但费用往往比较贵;而通过技能交换方式,就能够以相对低成本体验新事物,获取新技能,当为一种绿色学习方式。
其三,技能交换成社交新模式,对引领终身学习具有促进效应。坊间曾有“纵然家有万金、不如一技傍身”,“一招鲜吃遍天”之说,由于技能交换建立于互帮互助基础之上,这就势必会倒逼年轻人必须掌握至少一门专业性技能,方能拥有可以与人交换的资本、条件与价值。技能交换反映出年轻人对实用技能的重视,也反映其希冀通过平等互助方式建立人际关系的愿望,这在客观上有助引领人们学知识、学技能,一专多能、精益求精。
技能交换具有公平与互惠特质,既可让每个人有机会学到自己感兴趣的新技能,同时也为那些拥有独特技能但却难以找到舞台者提供展示与传授平台。它以双向奔赴姿态启示我们:真正的联结永远始于价值的平等交换,成于心灵的深度共鸣。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下手机,在烟火气十足的技能交换中重拾人与人之间的温度,这或成对抗现代性困境的一剂温柔良方;而以兴趣为纽带的社交模式,远比随意寒暄更持久、更有意义。
来源:北京青年报 张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