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假期毁约涨价”歪风,让消费者出行安心
“五一”假期临近,各地旅游热度持续攀升,不少游客早早通过网络平台预订酒店,却遭遇订单被取消、价格大幅上涨的困扰。南京、贵阳等地已有多起游客投诉案例:原本确认的低价订单,到了假期前夕被酒店以各种理由单方面取消,重新订房时,价格已飙升数倍。对此,全国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提醒告诫函,要求住宿行业不得毁约提价,强化价格自律,并对违规行为立案查处,力图维护假期市场秩序。(4月25日 澎湃新闻)
事实上,假期期间酒店毁约加价,早已不是新现象。一些经营者抱着“黄金周赚一把”的心态,临时坐地起价,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南京夫子庙景区附近宾馆春节期间强行加价200元,贵阳某酒店“五一”期间取消125元的低价订单后,周边房价已涨至500多元一晚。更有商家以“装修”“换老板”“亲戚入住”等借口拒绝履约,背后无非是逐利心理作祟,毫无诚信底线可言。
这一乱象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旅游城市的整体形象。游客原本充满期待的出行体验,因为一次订房受阻而蒙上阴影,长远来看,受损的是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各地监管部门及时出手,既是回应民意的必要之举,也是守护消费公平、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方在治理手段上已迈向制度化和前置化。比如,山西省早在2023年就出台了《酒店住宿业价格承诺公示制度》,要求节假日拟调价的酒店必须提前15天公示,并以合理的比价基准规范涨价行为。乐山、南京等地通过集中培训、行业警示等形式,强化住宿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价格自律。这种主动预防与依法严惩并举的治理方式,有助于从源头遏制乱象,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然而,治理假期毁约加价问题,光靠监管部门的提醒和查处还不够,还需多方协同发力。
首先,平台方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作为连接消费者与酒店的重要环节,在线旅游平台应加强订单管理,设立更严格的毁约惩罚机制,对毁约酒店予以流量限制、信用扣分乃至下架处理。同时,对于已生效的订单,平台应提供保障兜底方案,确保消费者利益不因商家毁约而受损。
其次,行业协会应积极推动住宿业诚信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信用评级机制,引导经营者树立长期经营的理念,认识到短期违规得利最终只会自断生路。
最后,消费者自身也要增强维权意识。遇到毁约加价情况时,应第一时间保留证据,通过平台投诉、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或依法起诉,形成对违规行为的广泛社会监督。
旅游消费不仅关乎个人体验,更反映着一个社会的诚信水平和治理能力。守护假期消费秩序,需要多方合力,让诚信成为行业发展的底色。只有让失信者付出真正沉重的代价,才能让每一份订单都值得信任,让每一次出行都安心顺畅。
来源:红网 刘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