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不让老人接小孩”,无对策的“建议”不如不提

 2025/9/13 8:46:53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张川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近日,#有小学建议不让老人接送小孩#一事在网络舆论场引发广泛关注热议。有网友发帖称,广州南沙区一小学建议“不让老人接送小孩”,并在文稿中多次强调该项建议。该建议提到,“老年人自身身体状况可能引发安全风险,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需要家长朋友们高度重视和关注。”还提到“要着重考虑老人的身体状况是否胜任”,并表示身体状况欠佳的老人,不要接送学生。

9月11日,南沙区教育局一工作人员称:“尽量不让老人接送小孩的建议主要是出于对学生安全问题的考虑。该建议并非强制要求,多次强调可能是担心部分家长未能及时关注到相关信息。”

坊间一直流传一个热梗,“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幽默”,代入此事大可以换做“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会建议”。另一个能概括此事的热词是“正确的废话”。所谓正确的废话,就是正确但无用的话,这类表述既缺乏反映客观现实的实际信息,也没有体现独立思考的思想价值。尽管说起来顺口、听着顺耳,逻辑上也无明显漏洞,但对于认清问题本质、推动工作进展、落实政策要求、解决实际难题而言,几乎毫无作用。

出于安全考虑才建议不让老人接送小孩,按照这个逻辑,老人不能做的事可太多了。比如建议老人不要跳广场舞、建议老人不要走台阶……这种不接地气的建议,本质上是把家庭养育的复杂困境简单归咎于“老人接送”这一个表象。既无视了双职工家庭“无人接送”的现实窘境,也忽略了多数健康老人完全能胜任接送任务的客观事实。

换句话说,这类建议就是用“安全”这个绝对正确的借口,掩盖了对民生需求的漠视。建议方既不给出“家长无法接送时该怎么办”的替代方案,也不考虑如何通过完善校园周边配套,提供托管服务等实际举措解决问题。说到底,就是用一句“正确的废话”甩脱了本应主动作为的责任,把难题全推给了无力反驳的家庭。

实际上,公众早就对这类建议厌烦不已,也因此,“建议不要建议”等热梗频出,本质上就是对这类话语的抵抗。那疑问也随之而来,既然如此,为什么这类“正确的废话”还是层出不穷?原因大致有二:其一,“正确的废话”既表明了态度又避免了犯错。其二,此类建议无需投入实际成本,又能应付履职要求。拿此事来说,提出“不让老人接送”的建议,只需动动笔、发个通知,不用耗费资源去调研双职工家庭的真实需求,不用协调力量完善课后托管、校园接驳等配套服务,更不用承担解决实际问题可能带来的风险。一言蔽之,这个建议用最低的成本营造出关注安全、积极作为的表象,实则是“懒政”“怠政”的遮羞布。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名言,更是对此类现象的深刻警示。这无疑提醒学校,在提出建议前,必须筑牢调查研究的基础,杜绝脱离现实、不食人间烟火的奇葩建议。需要注意的是,此前提到“正确的废话无用但不出错”,这种“不出错”更多局限在行政范畴内,而在数字时代的舆论场中,奇葩建议的负面影响远不止于此。学校声誉受损只是显性代价,更深层的危害在于,它会不断加剧家长“接送难”的焦虑与无助,更会一点点消耗公众对教育机构本就珍贵的信任。

“退休嫌太早,接孩子嫌太老”“希望学校能去孩子家里接,谢谢”…网友们几乎趋于一致的评价可见不满情绪。这不只是一时情绪宣泄,更是对脱离实际的建议最直接的否定。换个角度,其实我们也有很多建议。比如,建议学校多看看双职工家庭接送难的无奈,建议学校摒弃只提要求不给办法的行事方式,建议学校多调研、多作为,回归务实。毋庸置疑,唯有放下“拍脑袋决策”的惰性,真正走进家庭、解决难题,才能让建议不再是“废话”,让教育服务真正暖到人心。

来源:红网 张川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