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小红书被罚,算法灌的焦虑该停了

 2025/9/13 8:47:57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路镇綮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近日,针对小红书平台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重点环节频繁呈现多条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破坏网络生态问题,国家网信办指导上海市网信办,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对小红书平台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从严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9月11日 新华网)

查处小红书的通报,揭开了一个刺眼的真相:不当吐槽的文案能反复霸屏推荐,扭曲三观的极端言论获得流量倾斜,而普通用户分享美甲日常的小插曲却遭网暴围攻,这样的生态失衡早已不是偶然。流量至上的运营逻辑,正在把平台变成制造对立、贩卖焦虑的中心。

从“25岁私密部位衰老”的惊悚标题诱导女性购买“高潮针”,到营销号滥用“girls help girls”标签制造恐慌收割流量——这些乱象的根源,在于平台“挑肥拣瘦”的流量筛选机制。它刻意优先推送能煽动情绪的内容,将制造焦虑的话题置顶,却对恶意评论视而不见。就像分享美甲取卡日常的女生,不仅没等到“help”的善意,反而沦为网暴靶场。这种撕裂,本质是算法主动将用户注意力引向冲突而非理性理解,完全背离了网络空间应有的善意与包容底色。

热点词条上除了明星私事就是不良内容,商家演戏、博主恐慌、用户互撕,而真实的生活分享、理性的观点交流,反而成了无人问津的“冷门剧目”。普通人的真实表达敌不过算法偏爱,善意分享可能沦为流量游戏的牺牲品。

“种草”种出扭曲三观的毒草,“避雷”避走正常交流的善意,这些内容既悄悄扭曲低龄用户的认知,又让正常用户憋满“无名火”。若平台执意让矛盾压过包容、极端取代和谐,让负面价值盖过正经“种草”,何谈长久?又怎担得起社会责任?用户难树正确价值观,社会和谐稳定又从何说起?

网信部门的处罚敲响了警钟:算法不该成为撕裂社会的工具,流量不能以牺牲善意为代价。整改不能只停留在下架几条热搜,而要重构内容评价的底层逻辑——让真实比套路更有分量,让理性比对立更受青睐,让善意比戾气更获传播。毕竟,用户需要的不是制造焦虑的“情绪工厂”,也不是放大对立的“角斗场”,而是能安心分享、理性交流的公共空间。当平台真正把“你的生活兴趣社区”从口号变成行动,算法里多些人文关怀,推荐中少些刻意对立,才能找回网络本该有的温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路镇綮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