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族演员培训成骗局,“伪成功学”之风当休矣!
近日,“退休后投身短剧拍摄”话题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热议。多家短视频平台持续推送相关直播广告,画面中主讲人情绪激昂,慷慨承诺“零基础上岗、日薪五千、包教包会”,极力渲染行业红利。然而,这场看似美好的“银发演员梦”,背后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许多中老年人在缴纳高昂的培训费用后,却发现课程内容空洞艰涩,所谓“定向输送剧组”的承诺更成泡影。梦想破灭之余,高昂的培训费也打了水漂。
这类骗局之所以能精准捕获老年人群体,与“伪成功学”的话术操纵密切相关。退休人群往往怀揣发挥余热、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希望在退休后也能“建功立业”。同时,老年人对短视频行业生态缺乏足够了解,网络博主话术难辨真假,线上宣传与实际情况存在严重脱节。骗子们巧妙利用这种心理,编织出“短期培训,快速上岗,高额回报”的成功幻象,通过情感煽动和虚假案例宣传,使受害者丧失理性判断能力,实在是妥妥的“伪成功学”!
所谓的“伪成功学”本质上是一种披着成功外衣的认知骗局。它鼓吹“低投入、高回报”“简单模仿即可成功”的虚假逻辑,将复杂的职业培训流程简化为机械化、标准化的操作和训练。不论年龄、体力水平、智力水平,每个人上着同样的课程,思想性和专业性极差,这样如何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伪成功学”的受害者并不局限于老年群体,年轻人的受骗几率也不小。2025年2月底,中国传媒大学21级音乐剧专业学生龙某某在西安参与短剧拍摄时,同样陷入传销式骗局,遭受人身控制与财产损失,最终经警方介入才得以脱险。由此可见,“伪成功学”骗局正跨越不同年龄段和知识背景,成为亟待整治的社会公害。
“伪成功学”的盛行,根植于多重社会因素。一方面,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部分人群渴望寻找跨越式发展的捷径,追求不劳而获,容易轻信“速成”“暴富”等虚假的承诺;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算法推荐机制无形中为虚假宣传提供了扩散渠道,而监管滞后则让骗局有机可乘。
破解“伪成功学”骗局,需要构建多方协同的治理体系。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资质审核与资金监管,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平台方需承担内容审核责任,对虚假宣传广告实施精准拦截。最重要的是,社会应倡导努力导致成功的健康归因观,摒弃不劳而获的幻想。
当银发族演员骗局被揭开,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受害家庭的经济损失,更是“伪成功学”对大众思想的持续侵蚀。唯有从根本上遏制这股歪风,让成功回归真实奋斗的轨道,而非骗局编织的幻梦。
来源:红网 李喆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