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越来越多行李箱装满“中国购”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中国再次成为全球热门旅游目的地。在游览名胜、体验中华文化的同时,越来越多外籍游客将“中国购”列入行程重点。他们携空箱而来,满载“中国造”而归——从大疆运动相机、华为折叠屏手机,到泡泡玛特旗下人气爆棚的Labubu玩偶,“中国造”和“中国创”正成为外籍游客返程行李中不可或缺的新特产。(据中国新闻网10月11日报道)
曾几何时,“中国游”的核心是“看”——看长城的雄伟,看兵马俑的壮观,看九寨沟的瑰丽。而今,“中国购”成了许多外籍游客的重要目的,他们想要的不仅是“看”中国,更是带走中国的产品、感受中华文化。
从“中国游”到“中国购”,驱动这场转变的,首先是中国制造在全球消费市场的强大竞争力。过去,中国商品被打上“廉价”“代工”的标签。如今,折叠屏手机、无人机、运动相机等产品在海外圈粉无数——这些“中国智造”靠技术创新与卓越品质,打破了低端产品的刻板印象。对外籍游客而言,来中国买这些商品,是“买优质”“买创新”。
中国服务的温度,更让“中国购”成了轻松享受。中国完善的配套服务,为外籍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行购物体验。支付宝“碰一下”就能完成跨境交易;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当下就能办结;过境免签时间延长至240小时,行程安排更加从容;多地推出的行李送机服务,让游客不再拖着满箱行李赶行程。这些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把“跨国购物”的麻烦事变成了舒心事,也为“中国购”攒下了好口碑。
更深层的吸引力,藏在商品背后的中国文化里。如今的“中国购”,不仅是买实物,更是买文化。让文物“活”在厨房里的冰箱贴,将祥纹织进裙摆的新中式服装……随着《哪吒2》《黑神话:悟空》的全球走红,“中国风”不再是简单的符号堆砌,而是能引发共鸣的生活美学。外籍游客买走的不仅是一件商品,更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当商品成为文化的载体,“中国购”就有了超越物质消费的意义。
“中国购”的兴起,是中国制造品质跃升、服务优化、文化输出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越来越多的外籍游客拖着装满“中国好物”的行李箱返程时,带走的不仅是一件件实物,更是对当代中国的认知和认可。未来,随着更多科技产品走向全球、更多文化IP落地转化,“中国游”与“中国购”的融合会更深入,“中国购”的吸引力还将持续升级。
打造更优质的商品、更完善的服务、更规范的市场,让越来越多行李箱装满“中国购”,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将会在一次次“带走中国好物”的过程中,变得更真诚、更深入。(蔡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