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科普 >学术科普>正文

帕金森病早期症状多样易误诊

 2025/4/12 11:31:35 学术科普 作者:北京日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北京日报讯(记者 孙乐琪 柴嵘)今天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乔梁介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7%。随年龄增长,患病率进一步增加,80岁以上人群超过4%。该病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不典型且多样,容易被忽视或误诊。面具脸、嗅觉失灵、情绪障碍、睡眠问题、便秘等都是容易伴发的症状。

65岁的张先生3年前出现右侧颈肩部发僵疼痛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睡眠。为改善症状,他3年来马不停蹄就医治疗“肩周炎”。打针吃药、按摩理疗,用尽办法疼痛反而日趋加重,还逐渐出现了右侧肢体酸胀、行走拖地的情况。近日,他来到乔梁的门诊。接诊后,乔梁认为导致张先生出现肢体僵痛和活动缓慢情况的主因,很可能不是肩周炎。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查体以及辅助检查,张先生被确诊为帕金森病。

“我哪儿也没抖啊,怎么就得上帕金森了?”张先生充满疑惑。乔梁解释,虽然许多帕金森患者以震颤为主要症状之一,但也有部分患者在全病程都不会发生抖动或仅有轻微抖动。由于没有抖动这一帕金森病“典型表现”,起病更隐匿,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比如因肢体活动不利而被误诊为脑梗,因少动、面具脸而被当成抑郁症治疗的情况,时有发生。”

此外,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夜间睡眠中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等现象,以及嗅觉失灵、情绪障碍、严重便秘等非运动症状。乔梁提醒出现相关症状、心有疑虑的患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专业检查和评估。

天坛医院运动障碍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冯涛表示,近年来帕金森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帕金森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40岁及以上人群患者越来越多。“中青年人群运动不足、长期焦虑、代谢性疾病高发等问题,使帕金森病发病风险显著增加。中青年人群要提前做好疾病预防。”冯涛说,规律的有氧运动,例如每周坚持3至4次、每次30至40分钟的步行、骑车等,不仅能降低帕金森病发病风险,也能改善患者症状。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