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科普 >学术科普>正文

吃剩米饭炒饭怎么被送急救了?

 2025/4/13 8:45:17 学术科普 作者:科普时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日前,广东江门一市民食用冷藏了几天的米饭做成的炒饭后,身体出现严重不适,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紧急送医抢救后才脱离危险。经医生诊断,这位市民患上的是“炒饭综合征”。

什么是“炒饭综合征”

上海市东方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赵冬旸介绍,“炒饭综合征”是一种由蜡样芽孢杆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蜡样芽孢杆菌在我们生活中并不罕见,喜欢“藏身”于室温下长时间放置的米饭或炒饭之中。也正因如此,由它导致的急性中毒症状便被形象地称作“炒饭综合征”,主要包括呕吐型和腹泻型两种类型。

“呕吐型蜡样芽孢杆菌中毒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0.5-6小时。”赵冬旸说,症状为恶心、呕吐,严重时会对人体免疫力造成影响,破坏肝脏细胞,进而引发多脏器衰竭。

而腹泻型蜡样芽孢杆菌中毒的潜伏期相对较长,为2-36小时,患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有时还可能伴随脱水现象。

“冻门”是否安全

当下,一种被称为“冻门”的做法在不少年轻人中流行,即周末将大量食物做熟后冷冻起来,工作日再依次拿出来食用。赵冬旸表示,这种做法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但其中的科学储存至关重要。

首先是及时冷藏。剩饭在食用完毕后,应在2小时内放入密封容器并置于冰箱冷藏。赵冬旸解释,“因为在常温下,细菌容易迅速滋生繁殖,而低温环境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生长速度。”

其次,冷藏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超过1-2天。冷冻虽然可以延长食物保存期,但一定要确保食物密封。

再者,食用冷冻或冷藏后的食物时,必须彻底加热煮透。赵冬旸提醒,“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通过高温加热,才能有效杀死蜡样芽孢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避免食物中毒。”

另外,赵冬旸提示,有4类食物最好不要隔夜吃,分别是海鲜、绿叶菜、豆浆,以及银耳等菌菇。这些食物隔夜后,容易产生亚硝酸盐或毒素,对人体健康有害。“例如,绿叶菜经过一夜放置,其中的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可能转化为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在特定物件下可能转化为致癌物质——亚硝胺类化合物。”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