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严打论文代写产业链 筑牢学术诚信底线

 2025/10/15 10:47:47 《科学时评》 作者:人民网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只要付费便可获得包写包修改包通过的论文代写服务,年销量已经超过40000单……近日,有媒体揭露个别企业组织人员有偿代写,批量生产假文章、假论文,甚至形成了一条灰色生意链条。

论文代写代发行为,违背科研诚信、腐蚀科研精神。近年来,国家严厉打击学术不端行为,以“零容忍”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歪风邪气,但在利益诱惑下,乱象仍未绝迹。为规避审查,有的在平台上将“代写”包装成“辅导”“查重服务”,逃脱监管;有的把买家引流到私域进行一对一沟通,让本该严肃认真的学术科研成果,成了电商平台上“只要付费”就可以购买到的“商品”。而在“科技赋能”之下,论文造假更加猖獗。通过“组稿+AI”模式,“枪手”仅工作一周,就能完成30多篇各个学历层次、工作内容的文章和论文,将科研变成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产品,造成“学术垃圾”泛滥。

论文代写不是捷径,反而处处是陷阱:出钱求论文者不仅很可能被骗,最后一朝事发,受到法律的惩处,导致“鸡飞蛋打”;出力代写的“写手”同样难逃被“坑”的命运:不仅受中介层层剥削,自身劳动价值也无法得到保障。

学术造假的歪风必须坚决刹住。讲诚信、不抄袭,坚持原创、不弄虚作假,这是学术研究应当遵循的底线。要提高论文代写的失信与造假成本。一方面,应当完善法规,明确规定商业性的代写代发论文机构为非法机构、商业性的代写代发论文行为为非法行为,并追究中介者以及有关学刊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应加强源头治理,合理界定相关从业者发表论文要求。例如,在学位授予领域,不同层次学位的论文发表要求亦应有所区别。唯有持续破除“唯论文”的评价导向,才能从需求端杜绝论文代写代发乱象。此外,还需完善科技防范手段与制度设计,遏制AI代写论文等乱象,让科技真正服务于学术创新与人类发展。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文抄袭是学术问题,更是诚信问题、道德问题。对于“论文代写”与“论文代发”等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违规项目要严厉打击,论文需求者也要谨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安岚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