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马拉松赛事在精不在多

 2025/10/29 14:58:05 《科学时评》 作者: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近年来,马拉松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全国许多地市乃至县城乡镇都开始热衷于举办马拉松赛事。但据媒体报道,在过去一段时间,有多场马拉松赛事取消,另有多场马拉松赛事的健康跑取消。

目前看,官宣取消的赛事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宣布取消时间十分临近原定赛事举办时间,多为紧急叫停;二是宣布取消的多数赛事举办地为县级城市;三是取消了短距离的欢乐跑项目,让马拉松赛事更聚焦于主项,即全程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综合上述特点,能够看出马拉松赛事未来发展方向正在转为“在精不在多”,县级主体举办赛事或将大大减少。

经济学里有一个“马拉松周期”理论,是指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之后,一个国家先后有多个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代表着这个国家开始进入体育消费的黄金周期。

马拉松赛事不仅能够带动运动装备等直接消费,还能通过异地参赛激活交通、文旅、住宿、餐饮等间接消费。以2025年无锡马拉松为例,赛事期间在多个方面共产生经济效益5.05亿元,充分彰显了路跑赛事对举办地经济强大的综合拉动能力。今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路跑人群消费与赛事经济》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全马、半马参赛者人均总消费达13444元,是未参赛跑者的3.6倍。

正因此,在“体育+文旅”“跟着赛事去旅行”等路跑经济理念的引领下,许多小城市也加入兴办马拉松赛事的队伍中,以期通过这种方式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从地方经济发展角度看,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提升地方知名度、引来一波消费热潮,这样的方式无可非议。

安全完赛,是马拉松爱好者们的核心诉求。但有研究表明,马拉松运动的危险程度并不算低,安全举办一场马拉松赛事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也非小数,一些县级城市并不具备承办一场合格的马拉松比赛的组织能力。

此前有专家指出,马拉松不应该作为全民健身项目来宣传,它本质上是极限运动。在这样的条件下,举办马拉松赛事确实不应“一拥而上”。2024年,某地马拉松赛事因高温和补给站缺水而“熔断”的事故,从一个侧面说明马拉松赛事并非划出一条赛道、组织一堆人跑步那么简单。

在当前的马拉松热潮中,会出现乐观预估报名人数和经济拉动的现象。报不满名、吸引不到跑者的马拉松赛事不在少数。媒体报道称,2024年西部某马拉松,全马和半马预计规模16000人,实际报名人数总数刚刚过半。加之目前除极少数马拉松外,多数赛事仍需财政资金投入,这很容易使得跟风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反而成为拖累地方经济发展的项目。

早在今年7月,中国田径协会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马拉松赛事组织工作的通知》,对马拉松赛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包括加强分析研判,压实全链条各方责任;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属地监管;强化关键环节,排查风险隐患;丰富赛事供给,提高服务质量。这就传递出一个信号,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赛事需要有序良性发展。取消的马拉松赛事,也给正在筹办和已经立项的更多小型马拉松赛事提了个醒——举办赛事应量力而行。(陈城)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