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儿童癌症之王”发现时多为中晚期
一则“9岁男孩患儿童癌症之王”的消息近日登上微博热搜,令人痛心。神经母细胞瘤为何获此“凶名”?又为何一经发现就已是中晚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赵文解释,这种肿瘤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其中高危组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程度极高、侵袭性极强,且易复发、预后差。它属于罕见病,致死人数占我国所有儿童肿瘤总死亡数的15%,被冠以“儿童癌症之王”的称号。
“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细胞,极易早期转移。”赵文介绍这种肿瘤的发病机制。
在原发性肿瘤还很小时,肿瘤细胞就可能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骨骼、肝脏、皮肤等。很多患儿正是因为转移灶出现症状才被发现患病,但此时疾病已经进入晚期。此外,患儿多为1-2岁幼儿,无法清晰表达“我肚子里有个东西疼”或“我骨头深处在疼”,只能通过哭闹、烦躁等来表现不适,让家长更容易忽视病情。
“神经母细胞瘤的早期症状因原发部位、转移范围等不同而表现多样,其中较为常见的症状有持续发热、腹痛、异常包块等。”赵文补充说。
赵文特别建议家长,日常需多关注孩子身体变化,若出现一周以上持续发热且抗生素治疗无效、体重下降或生长停滞,腹部、颈部、四肢出现隆起或包块、“熊猫眼”(眶周淤斑)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筛查。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